住区广场的设计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cyx81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的转变、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生活条件的追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而对住区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宜人的、良好的住区公共空间涉及诸多的因素,住区广场环境的开发和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住区广场是使社区成为社区的场所,是人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场所,是被赋予人性的场所。广场不应仅仅被理解为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或一个展示性的舞台,它同时也是个体参与公共活动、参与社会,并在其中显示其角色的场所。广场本身也是人作为群居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正如人需要私密的庇护空间一样,人需要作为交流空间的广场。因此这种能够体现人性和公民性的广场,在住区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通过对建筑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基于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视角,并结合石家庄市住区广场的调查和探讨,重点从以下几个部分对城市住区广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论文的基础理论部分在回顾了国内、国外广场的发展过程及我国住区环境的发展过程之后,明确了住区广场在住区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以及在目前住区广场发展的现状下研究此课题的意义;中心部分通过分析人在住区广场的活动、行为习性以及户外活动心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住区广场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广场在设计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通过对石家庄市住区广场的实地考察及资料收集,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住区广场在尺度、规模、位置选择上的设计方法和广场空间环境要素的设计方法。通过全文分析研究,总结了我国现今城市住区广场存在的显著问题,初步提出了住区广场外环境的评价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可供探讨的住区广场设计的方法和建议,并总结出住区广场建设时应坚持的几个重要原则。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低k V大螺距联合IRIS在降低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辐射剂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5,130k V,Pitch 0.8,FBP)、和低剂量
法律制度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三种,即复兴旧法、移植外来制度和创造新制度。但评价法律制度创新的标准并非新奇性和独创性,而是它满足当前对制度的新需求的能力。无论选择哪种法律
对薄层单元的基本假设和简化进行了探讨并得到如下结论:薄层单元的本构方程可通过横观各向同性体本构方程采用合理简化得到;薄层单元受拉开裂的本构关系可采用分布裂缝模型模拟
数据热点发现的目标是找出数据集中的区域,并以易于人理解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本文针对同时包含数值型特征和类别型特征的多维数据设计了数据热点发现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改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急性心力衰竭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心内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12月共84例神经内科患者,将神经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组42例)、对照组(优质护理组42例)。其中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心理、观念意识以及文化背景都有所改变,居住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的功能服从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物质
近些年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出土文献越来越受到语言界的重视 ,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材料相互印证的两重证据法这一方法来进行汉语史的研究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