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苔藓植物作为一类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已得到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在利用苔藓指示监测环境污染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并建立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技术和方法。我国也有用苔藓来监测大气污染的研究,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生态指示法,即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其外部形态来估计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定量监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监测的对象主要是SO2等气态污染物,在重金属监测方面的研究很少,在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以及污染物对超微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不足,研究范围较为狭窄。因此,用化学分析法定量研究,与用生态指示方法定性研究相结合,并研究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苔藓对大气重金属的吸附规律,在监测大气污染方面有重要意义。 据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苔藓种类、生长状况及分布特征的调查,初步揭示苔藓生态特点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其次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苔藓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苔藓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筛选出了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苔藓品种,以作为用苔藓植物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基础。再次采用一种简易的定性和定量识别区域性大气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苔袋生物监测方法对重庆市南岸、九龙坡、江北和北碚天生桥大气质量状况进行监测,揭示出监测区域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规律及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各调查点苔藓植物的种类、出现频率及多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金佛山、天生桥、龙车寺、北温泉、山耳崖等地苔藓植物种类丰富、生长旺盛;来凤m、槽上等地苔藓植物种类少、长势差。调查区域内最常见的苔藓植物品种有娟藓属、青藓属、麻羽藓属、鳞叶藓属、灰藓属、卷柏藓属等。 各监测点苔藓植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变化为:青木关>天生桥>北温泉>龙车寺>来凤>山耳崖。由此将各样点按相对污染程度的大小分3级,其中污染区为青木关、天生桥;轻度污染区为龙车寺、北温泉、来凤;清洁区为山耳崖。此外,按污染类型,本实验所调查的6个样点可分为4类,清洁区为山耳崖;汞污染区为北温泉和龙车寺;铜镍污染区为青木关和天生桥;锌污染区为来凤。 不同种类的苔藓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力不同,通过对同一样点中不同苔藓种类对重金属的相对富集能力的比较发现,在本研究所调查样区采集的各种苔藓中,对汞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卷柏藓属、阔叶小石藓、鳞叶藓属、娟藓属、灰藓属等。对铜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阔叶小石藓、细叶小羽藓、卷柏藓属、麻羽藓属等。对镉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阔叶小石藓、拟草藓、鳞叶藓属、青藓属、卷柏藓属、娟藓属、麻羽藓属等。对铅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青藓属、卷柏藓属、娟藓属、麻羽藓属、阔叶小石藓、拟草藓、鳞叶藓属等。对锌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阔叶小石藓、薄罗藓属、细叶小羽藓、拟草藓、青藓属、卷柏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