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布衣诗人李果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xhjj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果,江南布衣,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虽无一官一职,也无惊世言论,却赢得世人称赞。达官显宦、隐逸高士、前朝遗老和文坛名流,都与他来往密切,常常诗歌倡和,书信往来,游山览胜。他与沈德潜同学于叶燮门下,时人常“沈李”并称。对于这样一个名声甚隆的布衣诗人及其作品,迄今甚少有人关注,几无研究。本文尝试对李果的生平、思想和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以丰富对清代布衣诗人的认识和了解。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研究李果的家世和生平。通过对其家世的梳理,论证了李果的籍贯为江苏长洲,其五世祖至果世代学儒,李果乃一深谙儒学者。通过对其生平的分段描述,力图较为清晰地展现他七十三年的人生轨迹。第二章着重考证李果的交游。较为细致地描述了李果与家乡和外地文人、达官显贵以及遗老、隐士和僧人交往的情况,进而揭示了众人喜与其交往,是由于他品质高洁、学识丰富。第三章着力探析李果的思想,包括其人生理想和文学思想。认为他的人生理想是耕田力学,远离世俗,不慕求功名利禄;他的文学思想则师承叶燮,讲究理与识,要求学古得其神似,而不是拘泥于外在形式,同时提出诗歌为性情之所发。第四章是对李果诗文思想内容的研究。指出其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为怀乡思亲、写景怀古、题画抒情等,其散文创作则可归纳为应酬之作、游览之作和论道之作等。第五章是对李果诗文艺术风貌的分析。依次阐述了李果诗歌和散文的艺术特色,涉及其诗文的情感表现、意象构建、语言使用以及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等。结语部分重在比较,论证李果在清代前期布衣诗人中的独特性,并总结他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总之,李果用尽毕生精力学习儒家之理,学习古人之诗文,是当时学古最得力者;他学儒不为出仕,不求富贵荣华,但求结庐南山,耕田读书而悠然自适于天地间,是盛世之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固穷近道之士。
其他文献
靳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编辑家,他一生除编辑过多种刊物之外,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创作。抗战时期,靳以在从事教书、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发表了多篇抗战小说,在
本文介绍了现代数学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中学数学和数列教学,并用现代数学来解决中学数学中的数列问题,让现代数学的思想渗透到中学数学的数列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
本文对中学数学概念定义教学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着重对于三角函数概念定义的教学改革问题作了一些研究,认为目前必须兼顾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和用终边上一般位置点的坐标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118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对血气生化仪分析得出的钾、钠、氯检测结果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得出的钾、钠、氯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为血气生化仪急诊生化检验的过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学前们已论证了《格萨尔》诗是藏族民间仰文化载体,是反映藏族民间仰观念“全元”。因,本文在前人研究础上,鉴和运用民俗学、社会宗教学、人类学等方法,对诗《格萨尔》民众生
人类赖依生存的星球非常的神秘,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和我们人类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当土地失去水分会干旱,地表会干裂,上面的生长植物会慢慢死掉,动物也会迁徙或死亡,从此这
20世纪是一个革命的年代,革命与反抗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主题。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理解和方式诠释着“革命”的含义。1926年5月到1928年的5月,大革命从轰轰烈烈到惨然失败,继
兰考县境内现有连霍、日南两条高速公路,总里程49.5公里。经实际测量,绿化总里程为46.2公里,其中日南高速公路绿化总里程为38.6公里,共涉及三义寨乡、城关乡、坝头乡、爪营乡、谷
金融资本在美国的复苏、成熟和日益强大,使企业的成长不再拘泥于自身的积累和有限的融资,而是插上了有力的双翼华尔街、投行、风险投资、纳斯达克··,…这是一串让人激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