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红菌素包括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 HA)和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 HB)。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类天然光敏剂,竹红菌素因其较高的活性氧物种产率和极低的暗毒性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可能成为除卟啉类外的另一类新型光疗药物。但是竹红菌素的脂溶性使其难以直接静脉给药,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根据光动力疗法的特点,本文在探讨二氧化钛纳米粒负载1,4-二羟基蒽醌(竹红菌甲素类似物)机理的基础上,成功地构建出水溶性竹红菌甲素/二氧化钛直接包埋的纳米体系和有序自组装的纳米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二氧化钛纳米粒溶胶-凝胶法制备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形貌均一且稳定的二氧化钛纳米粒。(2)构建水溶性1,4-二羟基蒽醌/纳米二氧化钛直接包埋体系和有序自组装体系: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猝灭实验证明1,4-二羟基蒽醌分子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配位键等作用形式可以逐渐从二氧化钛纳米粒的表面进入其多孔结构内部;相较于1,4-二羟基蒽醌水溶液,1,4-二羟基蒽醌直接包埋于纳米二氧化钛多孔结构中的水溶液和1,4-二羟基蒽醌有序自组装进入纳米二氧化钛内部的水溶液的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构建水溶性竹红菌甲素/纳米二氧化钛直接包埋体系和有序自组装体系:所构建的有序自组装纳米给药体系呈无定形状态,粒径在70nm左右,在水溶液中粒径均一且单分散性好;直接包埋体系和有序自组装体系有效地拓展了竹红菌甲素的光响应范围,增强了其在600-900nm光疗窗口内的吸收能力;另外,与单独存在的竹红菌甲素相比,该两种给药体系不但使竹红菌甲素分子的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还使其荧光量子产率、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和光敏损伤CT DNA能力等光动力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