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广告中性别化语言对于工作吸引力的影响: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如护士)和“男性”职业(如工程师)的现象(Gross,1968),表现为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一致(乔志宏等人,2014)。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以及中国都存在,并且随着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不断升温,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索。使女性远离男性主导领域的个体层面的因素是有据可查的。这些因素以信仰、态度以及其他动机倾向的方式呈现,并维持了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形成职业性别隔离。除去个体影响因素,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聚焦客体因素(招聘职位中性别多样性、招聘广告)对于工作吸引力产生的影响作用。社会支配理论(Social Dominance Theory)从宏观层面探索影响男女做出进入不同职业决定的制度层面影响因素,根据SDO理论的观点,在招聘广告中使用的性别化语言有可能是一个隐蔽的制度性影响因素,其作用机制非常微妙,并且最终会加强现有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并使得女性远离男性所主导的领域。本研究在对已有的实证研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前后衔接紧密的三个实验探索招聘广告中性别化语言对于不同被试判断该工作吸引力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模型检验归属感所起到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包括三个子实验:实验一为实验法,目的在于考察招聘广告中显性的性别化语言(对于应聘者的性别期待)是否会影响被试对于工作吸引力的判断。自变量为3(显性化性别化语言设置:偏好男性设置、无性别偏好设置和偏好女性设置)×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因变量为被试对于工作吸引力大小的判断。实验二在研究一的结论上,加入新的变量—工作类型,并且将招聘广告中的性别化语言设置为隐性性别化语言,采用3(工作类型:男性主导领域,中性主导领域,女性主导领域)×2(隐性性别化语言设置:男性化语言设置,女性化语言设置)×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三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之上,运用偏差矫正百分位的非参数Bootstrap方法重点探讨了归属感在性别化语言与工作吸引力的中介作用。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使用AMOS16.0进行偏差矫正百分位的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招聘广告中显性的性别期待会影响被试对于工作吸引力的判断,特别是女性被试受此影响显著;(2)招聘广告中的隐性性别化语言会影响被试对于工作吸引力的判断。无论男女,被试往往会被与自己性别一致的性别语言所吸引,女性被试认为被男性化语言修饰的招聘广告更加缺少吸引力,而男性被试则不会认为被女性化语言修饰的招聘广告更有吸引力。(3)归属感在性别化语言对工作吸引力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这一作用是独立于被试所感知的工作所需能力以外起作用的。
其他文献
学位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职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失利的地步,但社会及家长对其期望值较高,其个人成才欲望又非常强烈,而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
本文从机械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行业内和行业外就业形势状况出发,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多年就业指导一线工作的经验,提出思想教育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及细化就业指导在机械类大学毕业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主题学习,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凭借其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题学习,是指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网络学习并没有达
本文以南昌轨道1号线为例,为维护1号线各站轨旁设备及中央定位设备室提供了所需的信息,详细阐述了列车自动监控、区域控制器、门控制联锁等信息系统的物理参数和功能,为维护人员
网球运动属于持拍隔网运动项群,虽然对峙双方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但是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都较为普遍。这是由该项目技术特点决定的,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
研究人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使用暴力视频游戏作为输入刺激,探讨其在个体攻击行为中的影响,从而开始了暴力视频游戏实证研究。在暴力视频游戏的玩家中,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
信息化时代,高校基础教学中,仍然突出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  1.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模糊;  2.有些高校针对计算机类基础教育学科课时安排不合理,甚至出现不重视
本研究分四个部分对大学生智慧的内隐理论进行了探析:(1)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研究;(2)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与创造力、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3)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研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