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放管的改型研究及其在自然对流换热下的传热强化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一种最重要的地球资源,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物资基础.中国虽然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相对很少.与此同时,中国在能源使用中浪费严重,是能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能潜力巨大.强化传热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能技术,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强化传热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工业部门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换热器.强化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管程和壳程两方面.缩放管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研制推出的一种高效的换热管,适用于管内外同时强化的场合.而且由于缩放管曲面的过渡比较平滑,不易产生结垢,因此尤为适用于含杂质流体的强化传热.该文在普通缩放管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改型缩放管,并对其进行了自然对流沸腾传热实验.经实验验证得出,改型缩放管比普通缩放管具有更好的沸腾换热性能.该文对普通光管、缩放管以及改型缩放管用于沸腾传热时的传热性能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流密度下,改型缩放管管内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与光滑管相比提高了25﹪,普通缩放管则提高了6﹪.而在相同的自然对流Re数下,改型缩放管的换热系数也明显大于普通缩放管和光管.此外,该文还对比了普通光管、缩放管以及改型缩放管在未沸腾情况下的传热性能.经实验证明,在未沸腾情况下,改型缩放管仍比缩放管和光滑管要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在相同的自然对流Re数下,改型缩放管的换热系数分别比普通缩放管和光滑管提高了8.9﹪和18.3﹪.
其他文献
该论文对水性无机富锌涂料体系的基料、颜料、溶剂和助剂进行了筛选;系统地研究了锌粉和硅酸锂溶液的配比、溶剂的种类、辅助颜料的用量、助剂的种类和用量、添加组分等对水
电化学发光(ECL)也称电致化学发光,是一种将电化学与化学两种发光方法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发生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一种特殊物质从而与体系中的其它组分发生反应,
柳湾林是毛乌素沙地特有的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及滩地边缘,由乌柳(Salix chiclophila)、中国沙棘(Hippophoe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林下
首先采用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原始菌株筛选得到一株液态发酵下高产红曲色素的红曲霉菌菌株Monascus purpureus,摇瓶发酵时该菌株红曲色素产量为1.59(OD_(500))。然后针对Monascus sp.液态发酵的外部条件如供氧量和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游离发酵条件,最后对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进行进一步优化获得最佳的液体培养基组成,摇瓶发酵的红曲色素产量从优化前
本试验于2014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网室内进行,以中旱3号、旱优113和黄华占3个不同抗旱性水稻品种为对象,分别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两个生育时期设置了淹水灌溉(CK)、轻度干旱胁迫(LD)、中度干旱胁迫(MD)和重度干旱胁迫(HD)4个处理水平,以淹水灌溉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孕穗期和抽穗期轻度干旱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没有显著
该论文以一维纳米线、纳米孔阵的电化学制备、表征及其性能为研究目的,通过电化学研究手段和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对电化学组装金属纳米线阵列的影响因素、沉积机理及有关性能进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近年来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常见的脱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技术中,催化法有反应条件温和、经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为了脱
纳米复合镀层中纳米粉体含量是影响镀层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测定方法的研究很重要.该论文提出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合镀层中分散相的含量.采用标准溶液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是在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一类热应急蛋白质。当有机体暴露于高温时,就会激发合成此种蛋白来保护有机体自身,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HSP7
MH-Ni 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由于 MH-Ni电池是正极限制电池,因而正极性能决定着整个 MH-Ni 电池的性能。我国的 MH-Ni 电池产业渐渐成熟起来,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正极。因而对 MH-Ni 电池正极性能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提高 MH-Ni 电池正极性能的方法。 正极压实密度可以影响正极的性能,本文具体研究了正极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