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并评价心脏外科小切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福尔马林保存成人尸体30具,游离心脏10个;非心脏病成年人X线片15张;心脏手术病人35例。首先,观察前胸壁与手术切口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据此改进并设计出新的小切口,然后从显露效果、美容效果和损伤程度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小切口中不同心脏自身切口对二尖瓣的显露效果进行观察;对升主动脉后二尖瓣显露切口的可行性及其在小切口中的显露效果进行研究;探索X线估价手术部位与切口关系的可能性;最后,对小切口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胸大肌与前胸壁切口关系密切,胸小肌与之关系不大,前胸壁各深层结构主要由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供血。本文改进并设计出以下小切口:(1)部分胸骨正中劈开切口;(2)胸骨旁切口;(3)前外侧小切口;(4)含以胸廓内动脉为蒂的胸壁复合组织瓣的小切口。实验表明,小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切口,损伤较小,但显露效果较差。对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需手术的病人,升主动脉后二尖瓣显露切口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利用X线检查,可以大致评价出手术部位与胸壁结构的关系。临床应用表明,小切口美容效果优于传统切口,损伤程度小于传统手术切口,而显露效果总体较传统手术切口差。对于某种具体小切口,其显露效果又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结论]1.本文根据前胸壁结构特点设计出的数种新的小切口(尤其是含以胸廓内动脉为蒂的胸壁复合组织瓣的小切口)是可行的,若合理使用,可以满意地完成心脏手术;2.各种小切口美容效果较理想,损伤较小,但显露效果较差。小切口的选择必须根据小切口自身和病变的特性进行;3.升主动脉后二尖瓣显露途径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需同时手术的病人是理想的手术入路;4.X线检查可大致分析出心脏手术部位与胸部切口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指导小切口的选择;5.心脏外科小切口临床应用表明:小切口较美观,损伤小,但显露困难,若将体外循环管道移至术野之外,显露效果将大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