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宁洱县主体民族——汉族、哈尼族和彝族汉语当地话进行声调实验研究,用语音学客观数据呈现宁洱多民族汉语当地话的声调特点。笔者从音高角度分析了宁洱多民族汉语当地话单字调静态语音特征及双字调动态组合变调语音特征,对宁洱汉族、哈尼族和彝族汉语当地话声调系统进行了较为精确、全面的描述分析,以期能为后人研究宁洱多民族汉语当地话提供比较可靠的数据和认识。实验分析表明,宁洱三个主体民族的汉语当地话有着相同的共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宁洱汉族汉语当地话也存在着农村汉族声调系统与城区汉族声调系统的差别。宁洱汉族、哈尼族和彝族汉语当地话声调实验特征具体表现为:单字调方面,宁洱农村汉族汉语当地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调值分别为55、41、31、25。宁洱城区汉族汉语当地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调值分别为55、41、31、215。宁洱哈尼族汉语当地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调值分别为44、42、41、25。宁洱彝族汉语当地话只有阴平、上声和去声三个调类,调值分别为33、31、15,其中阳平和上声是自由变体。双字调方面,宁洱农村汉族在四种声调的16种不同组合中,调形变化不突出,只表现在阴平+去声组合中,去声由原升调变为平调。调值变化方面,16个组合中共有14个出现调值变化情况,主要体现在阳平、上声和去声三个调类,阴平调值变化不明显。宁洱城区汉族声调调形调值变化与农村汉族一致。宁洱哈尼族调形变化表现在阴平+阳平组合和阴平+去声组合中,在前一组合,阴平由原平调变为降调,阳平调型不变;在后一组合中,阴平调形不变,去声由原升调变为平调。调值方面,在16个组合中共有12个组合出现变调情况,主要体现在阴平、阳平和上声三个调类,去声调值变化不明显,具体变化倾向于宁洱农村汉族汉语当地话。宁洱彝族在双字调组合中,单字调时原有的三个声调变为组合后的四个声调,阳平调与上声调能区分开来。调形变化表现在阴平+去声组合中,阴平调形不变,去声由原升调变为平调,调值方面共有12个组合出现变调情况,主要体现在阴平、阳平和上声三个调类,去声调值变化不明显,具体变化情况类似宁洱哈尼族汉语当地话。总体来看,宁洱汉族、哈尼族、彝族汉语当地话声调都较为柔和,阳平和上声易混淆。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汉语当地话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宁洱哈尼族汉语当地话与农村汉族汉语当地话比较相似,但自身却有着别具一格的变调情况,宁洱彝族汉语当地话与哈尼族汉语当地话比较类似,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语音声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