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荒原—论《雨王汉德森》的试验性救赎追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的一次主题研究。论述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小说主人公汉德森的非洲之行实质上是一个关于追寻精神救赎的隐喻。之前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均止于这点,即认为汉德森的旅行具有精神朝圣的性质。但是关于汉德森为什么要去非洲旅行,他这次旅行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他是如何完成他的使命的(也有可能没有真正完成),等等的问题,仍未得到合理的解答。而本文就是要通过回到故事的细节来探讨以上这些问题,并试图得出一些答案。本文的基本思想是:汉德森的故事较为生动地反映了贝娄“走出荒原”的思想。现代派文学普遍流行的“荒原”观念始于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以及与他同时期的一些作家的作品。持此观念的人通常对现代社会抱悲观态度,因为他们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已随着宗教信仰和道德准则的丧失而堕落为一个精神的荒原。而贝娄与他同时代的作家不同,他更倾向于去积极地探索一条精神荒原的出路,而不是一味地批判现实。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精神荒原的问题,通过分析汉德森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来得出一个荒原的总体样貌。根据卡伦·霍尼的理论,作者认为汉德森具有类似神经症的人格,而他的精神状态具有较典型的荒原特征。第二部分探讨的则是如何走出荒原的问题。通过分析汉德森内心具有隐喻性质的“我要”的呼声,我们可以发现汉德森最根本的精神需求究竟是什么。贝娄在小说中为人们走出荒原提供了一条宗教信仰的道路,即通过信神而获救赎。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继续讨论汉德森的追寻救赎之路。通过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他们在宗教故事和其他神话中的原型,得出汉德森走的是一条回归的道路:通过回到虚幻的过去来获得精神的重生。本文认为汉德森的追寻是贝娄走出荒原的一次尝试,它为整个时代的前进作了一次试验性的玄学探索。
其他文献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问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故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当事人责任的概念进行探究,厘清其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界限,进而从交通安全行政管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女性不明原因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贺州市广济医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4月应用腹腔镜诊治女性不明原因性不孕症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在胃镜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使用甲氧氯普胺10mg穴位注射患者双侧足三里,然后按常规方法
甘肃省内具有北山、祁连山和西秦岭三个古生代碰撞型造山带,是中国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祁连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早古生代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VHMS)铜多金属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时代课题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从两大规律的概念分析入手,从哲学角度、社会发展动力
目的探索古方"必效丸"[1]在现代应用中,为了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保持质量的稳定性,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方中各种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及合理的制备工艺,制成必效胶囊。结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1、从黄芪根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APS-G)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的小鼠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
麦金农指出的“金融抑制”主要描述的是一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小农户和小额借款人在融资上是被压制的。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政府行为;很明显,在我国中西部广大的
自2005年来,水稻胡麻叶斑病在河北省冀东沿海稻区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该文分析了水稻品种、肥水管理、气象条件、土壤营养状况、耕地质量、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因素与水稻胡麻
众所周知,语言教学领域中的变革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近年发生的变革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人们研究的焦点已从教师转移到语言学习者身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