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往不断增多,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各国对文化传播越来越重视,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少国家甚至把它列入了国家战略,变成了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国际汉语推广的“最亮品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为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试图将歌德学院及北京歌德分院在文化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孔子学院文化推广工作做比较,进而为年轻的孔子学院在后续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孔子学院语言文化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通过比较研究,也揭示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本论文认真分析了前人对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语言文化传播方面研究的成果、观点和建议,从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的发展状况入手,通过发展历程和在语言文化推广方面取得的成就的阐述,揭示出机构的特点、与政府的关系以及语言文化推广工作的主要特色;进而从四个角度(文化推广的国家政策支持、文化推广的管理机制、文化推广的经费保障机制、文化推广的主体实践)对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的文化推广特色进行了充分比较,提出了明确的观点或建议;最后,采用以启示为主线,寓结论于启示之中的方式进行阐述并形成了研究的结论。研究认为,在语言文化推广中,歌德学院“稳步推进”模式和孔子学院“快速发展”模式,是在各自不同的办学动因和办学理念引导下形成的“成功模式”,他们都满足了国家政府、时代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在推广策略上,必须坚持需求为导向,走“合作交流、融合发展”之路;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的国家战略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顺应国际惯例,其资金主要应由政府财政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和保障。从长远来看,孔子学院也要走多元发展之路,在一定的范围内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在日常营运过程中能够实现部分业务收入,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孔子学院的持续发展还应建立有效的驱动力机制。包括建立长效的法律或政策机制,中外合作办学单位通力协作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