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维ZnO基纳米材料以其卓越的磁光电性质和新颖的形态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特别地,对具有较强电磁损耗特性的一维ZnO基纳米吸波材料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绿色生存空间和信息安全而且关系到国防安全,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ZnO体相材料和ZnO纳米线及其半导化掺杂和磁性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无论ZnO体相材料还是纳米线,Sb掺杂有效地增强了体系的导电能力,Mn掺杂有效地增大了体系的净磁矩;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半导化掺杂纳米线中参与共有化运动的电子数量比相应体相材料要多,Mn、Co磁性掺杂纳米线中磁性元素的自旋极化及其与本征离子间耦合作用的强度、范围被一定程度地放大。采用水热法,应用正交设计理论优化了制备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的工艺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微波网络矢量分析仪等手段对样品的成分、微观结构、形态、吸波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表征,得出了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的吸波性能与其形态密切相关的规律,并给出了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的成核机理与生长机制。在理论研究结果的指导下,结合制备菊花状ZnO纳米线簇优化的工艺参数,制备出了具有较好吸波性能的菊花状ZnO:Sb和ZnO:Mn纳米线簇。应用生长基元层状叠合模型解释了Sb掺杂条件下ZnO纳米线末端裸露六边形(0001)晶面的形成机理,并对由于Sb掺杂而引入的新的损耗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ZnO:Mn纳米线理论研究结论,结合F-center模型,提出了菊花状ZnO:Mn纳米线簇室温铁磁性来源的理论解释。测试表明,在Sb、Mn掺杂的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石蜡质量之比分别为1:4的条件下,3%Sb、Mn掺杂的反射损耗分别在16.55GHz和8.05GHz处取极值-18.48dB和-13.55dB。采用聚丙烯酰胺(PAM)辅助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较好吸波性能的菊花状ZnO纳米线簇,当PAM浓度与Zn2+浓度之比为0.00005%时,在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石蜡质量之比为1:4的条件下,其反射损耗在13.5GHz处取极值-21.82dB。应用PAM电离吸附模型解释了不同浓度PAM对ZnO纳米线生长的影响机制,并应用竹笋模型解释了ZnO纳米线上的环状条纹的形成机理,得出了PAM能够诱导菊花状ZnO纳米线簇磁性的结论。在分析菊花状ZnO:Sb、ZnO:Mn纳米线簇和PAM辅助制备的菊花状ZnO纳米线簇吸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出宽频强吸收吸波体,其反射损耗在14.65GHz处取极值-13.77dB,小于-10dB的吸收带宽为6.9GHz。
其他文献
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机械制造业带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机械工业开始朝着高效率、高精度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加工的要点是:一要做好被加工工件的图样分析与加工工
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现状,结合目前化工自动化发展,为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社会化媒体已经改变了个体间的交流方式,并在重新定义企业与顾客间的交流方式。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及无线网络广泛应用,移动社会化媒体已经演
河北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灌溉在全省农业生产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农业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70%以上,是主要的用水大户。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除灌溉水外,还包括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体外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MMP-9、TIMP-1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取12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作体外细胞培养,培养后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建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愈加凸显。适应小学数学的时代性发展需要,深入探究小学数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途径,是推动小学数
农村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国际上,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折射出当前世界金融体系的泡沫化倾向,与此同时国内割裂的城乡“二
最近几年来,我国林业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林业技术的推广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基于此,就林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促进林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强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对2013年7月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主要植物群落,即刺槐(Robinia psendoacacia)、柠条(Caragan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关于城镇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方兴未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未来几十年最大发展潜力在于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