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主要包括雨水系统规划、污水系统规划,是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城市雨、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前期通过对湘潭经开区雨水、污水管网实况调查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动态分析,开展了解湘潭经开区排水工程规划相关区域位置、城市概况,以及自然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基础工作。论文结合经开区排水制度分类和现实状况,对现有排水工程建设情况和实际雨水、污水管网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从环境保护、投资造价、维护管理、用地规划等角度对经开区排水体制的确定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选型比较,从而提出在经开区采用雨污分流体制进行排水系统改造,主要包括部分区域的合流制改造、区内受污水体治理和雨水系统综合改造。通过对双庆渠各代表性点位水样进行COD、总氮、总磷、氨氮、悬浮物等水质分析,获得各水样点位区域治理所需采用的工程措施(截断外源污染、人工充氧、补水改善水力条件、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施、生态净化、化学试剂处理)和非工程措施(整改管制与宣传),以工程措施为主。在工程措施中,截断外源污染是通过进行雨污分流,排入污水管网;人工充氧措施中采用了15台潜水式强力造流曝气机、20台涌泉式表面曝气机、11台浮水式喷泉曝气机;采用2处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同时使用15 t的MgO药剂。经开区内雨水系统改造主要通过对渠道进行清淤疏通、优化改造,沟通区内吉利人工湖、九华湖和兴隆湖,以及双庆渠、丰收渠、湘江撇洪渠的水系,实现雨水快速外排和调蓄。经开区内双庆渠水系包括争光渠、双庆渠、丰收渠三条渠道,均通过双庆泵站排出,而湘江撇洪渠通过板石港泵站排出。经开区内通过雨水系统改造措施,并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使得雨水资源在经开区内有效循环利用,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