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少年健康问题不断增加、我国采取的体育课+心理课的模式并不能全面解决青少年正在面临的一些健康问题的情况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甚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学校整体课程结构的固定化也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借助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契机,从学生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出发,借助促进学生概念构建及探究能力培养的5E教学模式,旨在回答以下两大关键研究问题:(1)如何构建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传染病防控相关的校本课程?(2)如何评价该课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现状并以此作为课程需求分析,进一步确定《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课程的设计原则、总目标、核心概念及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框架,细化课程章节目标及内容,形成了指导基于5E教学模式《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相关材料,完成了课程的设计。完成课程设计后,采用实验法以上海某中学高中选修拓展课为依托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学习课程前后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行为与态度的变化及其在课程过程中完成的作品评价该课程的有效性,通过回收的学生课程评价问卷及半结构化访谈记录分析该课程对我国高中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参与本课程的14名学生学习课程前后传染病防治知识与行为、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参与课程的所有学生均表示课程内容难度适中、课堂活动形式丰富、课程对自身防治传染病的态度与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本课程应用于高中生传染病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十分有效,实验组学生传染病知识与行为以及态度前后测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2)本课程适用于我国高中课堂,课程内容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且难易度适于高二学生,同时参与课程的全部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课程中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而本课程对于生活中学生传染病防治的态度与行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建议将本课程引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同时在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课程案例的即时性以及课程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在教师实施《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课程教学时,建议注意控制学生的数量及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安排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