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以严复译著《社会通诠》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暴露出的缺陷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重大突破和补充,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功能翻译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功能主义在当代翻译研究领域中的影响日益加强。根据功能主义的翻译观,翻译被看作是一种目的性行为,重在强调翻译所要达到的功能。功能翻译论的中心是由汉斯·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一种把目的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本论文对目的论翻译的理论来源、基本理论、积极意义及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通过分析严复的译著《社会通诠》对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和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论文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该研究的起因、目的、研究的范围和意义。接下来在第二章详细分析了目的论的发展背景、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意义。威密尔借助行为理论中的“行为”这一概念,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翻译原则。他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任何翻译过程都必须遵守。翻译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都由这一目的决定,或者说由译文所要实现的功能决定。其他原则如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而评价一个译文是否成功,则看它是否成功达到其预期目的。目的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西方翻译研究注重源文/作者、译文/译者等二元关系,忽视译文社会效果和功能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详细分析了翻译研究中的几个必要因素,进而揭示了目的论的主要特点,以期对此理论有一个更深入恰当的理解。在目的论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强调,为使译文达到其所赋予的功能,译者可以采用一些恰当的非常规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对源文的功能及其意义的确定性给予了不同的视角,源文不再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和有其确定的意义,而只被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译者可根据翻译的目的对它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关于对等的概念也给予了不同看法并提出了更合理的翻译标准。这些观点都能从现代阐释学理论中找到哲学依据。 接下来,本文将目的论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以证明其在具体翻译行为中的实用价值和合理性。严复的译著《社会通诠》被选作分析文本,在分析的同时也对《社会通诠》做出相对更为合理的理解和评价。 笫四章介绍了翻译家严复和他的译著《社会通诠》。严复是19世纪晚期以向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思想而著称的翻译家。他的翻译著作目的性很强,经常对源文做出很大的改动和调整,包括译著《社会通诠》。这本书没有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且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存在着许多误解和争议,这就是为什么本文要在目的论框架下重新分析它的原因。 第五章通过目的论从多方面对严译《社会通诠》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评价。首先考察了严复选择翻译此书的背景和原因,进而得出他翻译此书想要达到的目的。接下来在这个目的的关照下,从风格、主要观点及关键术语的意义的传达三个方面对本译著进行了详尽分析,从而可以看出严复达到了他的翻译目的。此书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他的翻译是成功的,由此证明了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价值。 第六章是结论部分。威密尔的目的论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使翻译学者对翻译的过程、特点及规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为世界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它也为一些成功但不忠实于源文的翻译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目的论在翻译批评和实践中的积极意义是无庸置疑的。
其他文献
动车组制动系统是保证动车组运行品质及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制动性能能够极大的提高动车组的安全系数.本文详的介绍了CRH5、CRH380B型动车组相关制动实验及常见故障.
旅游翻译的质量是涉外旅游产业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外宣译者作为“旅游业的灵魂”和“民间大使”,不仅仅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对外推广和效益,还肩负着国家文化宣传、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