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飞虱近年来在江苏省大爆发,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导致水稻大面积欠收甚至失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明灰飞虱暴发机制、灾变规律,本文系统调查了田间灰飞虱的消长动态,研究了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影响灰飞虱翅型分化的不同因子。主要结果如下:1.本文系统跟踪调查了田间灰飞虱的消长动态,初步探明了扬州地区灰飞虱的生活史。灰飞虱在扬州地区一年可发生5-6代。该虫以3-4龄若虫在土壤、稻茬、小麦根部、枯枝、杂草等场所越冬,3月份温度升高后越冬代若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越冬代若虫开始羽化,成虫盛发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若虫和第1代灰飞虱主要为害小麦。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1代灰飞虱的羽化高峰期,也是麦田成虫迁出高峰期。灰飞虱大部分转移到杂草和玉米上,随后迁飞至秧田,主要为害秧苗,后随秧苗的移栽进入大田,为害大田水稻。第2代灰飞虱发生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灰飞虱发生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7月中下旬为大田灰飞虱高峰期。11月份,第5代或第6代灰飞虱3-4龄若虫越冬。2.本文探讨了不同寄主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若虫发育历期、若虫死亡率、成虫寿命、繁殖率等都有显著差异。灰飞虱取食武粳15、稗草、小麦的种群增长指数较高,分别为43.3、31.59和28.48;取食籼稻协优63的灰飞虱种群增长指数最低,仅为0.72,协优63表现为较强的抗虫性;徐稻3号、镇稻99、扬粳9538的种群增长指数分别为7.84、12.34、15.05,也表现为一定的抗虫性。水稻不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和分蘖期最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发育。灰飞虱在玉米上不能完成整个世代,任何虫态、任何龄期都无法完成其世代,6天内全部死亡。3.本文研究了不同寄主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机制。武粳15、徐稻3号、镇稻99、扬粳9568、协优63、小麦、稗草、三菱草和牛筋草等9种寄主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x)与灰飞虱繁殖率(y)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式为y=24057x-361.45(r=0.8710**);徐稻3号、镇稻99、扬粳9568、稗草、三菱草和牛筋草等6种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