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维管组织特异性表达T4溶菌酶基因提高水稻白叶枯病抗性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叶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维管束病。病菌从叶片的水孔、伤口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侵入,然后进入维管组织内大量繁殖并扩展到其它部位,从而引起系统性侵染而使水稻植株出现凋萎型症状。gdcsP启动子分离于C3-C4中间型植物Flaveria anomala中甘氨酸脱羧酶(GDC)P-蛋白亚基的上游调控序列。研究发现gdcsP启动子具有维管束表达特异性,在水稻中的表达受植物发育阶段的调控,在幼嫩组织中表达较强,随着发育程度的增加,表达活性也随之降低,而在成熟组织中表达较弱。T4溶菌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通过水解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粘多糖的β-1,4-葡萄糖苷键而达到裂解微生物的目的。通过使用维管束特异性启动子表达目的基因就可以针对性的抑制病菌的生长。我们使用gdcsP启动子控制T4溶菌酶基因在维管束中特异性表达,从而控制水稻白叶枯病。 将4.5kb长的gdcsP启动子与T4溶菌酶基因编码区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两个水稻品种丰优516和台北309,获得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植株。通过对拟转基因植株的PCR Southern杂交等,证实了外源基因确实整合到部分植株的基因组中。接病试验表明,不同转基因植株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不同的抗性;部分水稻转基因植株中的T4溶菌酶嵌合基因的表达提高了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并且得到了高抗植株。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其在电网中渗透率的逐步升高将会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零惯量的光伏发电并网会对系统的低频振荡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以大规模光伏发电接入多机电力系统为对象,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大规模光伏并网对系统低频振荡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伏发电参与抑制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的高层建筑类都出现了异形墙面的设计,建筑风格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的个性类的建筑,墙面的形状更是各式各样,例如椭圆类型,抛物面类型等等。很多的新代表作品的建筑师结合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元素,例如金属材料元素的结合来融入到相关的幕墙设计中,使得更加具有创意性,同时在其技术方面为了实现这一异形墙体的设计业融合了轻钢结构技术来完成其搭建。在整个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