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薄膜和铅薄膜的电子生长褪火对铅薄膜稳定性的影响、铅薄膜中电子态及利用STM进行原子操纵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铝薄膜的电子生长,褪火对铅薄膜的影响,铅薄膜中电子的量子阱态,以及利用STM对原子进行巨量操纵.在利用两步生长法制备原子量级上平的铝薄膜的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RHEED研究了低温在Si(111)-7×7上沉积铝薄膜的演化过程,利用STM得到此系统铝薄膜的临界厚度为4ML,通过分析指出薄膜中电子的量子阱态对薄膜的稳定性起很大的作用,利用传输运动和漏斗效应讨论了薄膜生长的动力学途径,利用电子生长模型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临界厚度.从生长的过程,我们利用传输运动和漏斗效应解释了薄膜的临界厚度,传输运动和漏斗效应相互竞争使得当覆盖度达到4ML时薄膜形成.从电子生长的角度看,薄膜中电子的量子阱态,界面处的电荷转移,界面诱导的弗里德尔振荡三个因素决定薄膜的稳定性,于是薄膜超过某一厚度后稳定,随后稳定厚度的薄膜以一定的周期振荡,超过此厚度稳定薄膜的厚度为临界厚度,振荡中相对稳定的厚度是幻数厚度.我们实验得到,铝硅系统的临界厚度为4ML,此结果与UPS的结果正好相符.总之,我们得到原子量级上平的铝薄膜,并且其临界厚度为4ML;铅在Si(111)-7×7上生长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温度不同,临界厚度的变化,从而改进了电子生长模型,利用STM和UPS得出:薄膜粗糙度对薄膜中电子量子阱态峰型的影响.原子操纵实验中,我们成功的将巨量的原子排列在铅岛上,实现了原子的巨量操纵.
其他文献
从你的一个庭院  观看,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  观看,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也不会排成星座  只感到水的回旋,在幽秘的水池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宁静  門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期刊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水质的监测越来越重视.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广泛使用于工业生产中,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在线检测仪器是目前中国产业化重点之一.该文
在该课题中,我们以Li原子为例,利用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结合含时微扰方法分别给出了Li原子在正弦振荡场以及脉冲场中的吸收谱,分析其振荡特性.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共掺杂是提高二氧化钛纳米管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提高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制备了TiO2纳米管掺杂体系,但是掺杂对体系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1)不同掺杂离子对Y2O3:Eu3+纳米晶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与比较;(2)紫外光诱导的Eu3+掺杂氧化物玻璃电荷迁移带的变化;(3)Tm3+/Yb3+共掺杂的Y2O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
学位
薄膜材料的生长和吸附原子在表面上的扩散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以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势垒为输入参数,对Ag在Si(111)面上扩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发现Ag原子在Si(
目前,制约有机光伏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其光电转化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它的光电转换效率成为各国学术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一种简单、方便且廉价的工艺制备出具有随机分布的、不规则的PEDOT:PSS纳米凹凸结构,并就其在CuPc/C60体系的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开展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共混-旋涂法在ITO玻璃表面制备出PEDOT:PSS凹凸结构薄膜,根据Dek
该文选择一维光子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光子带隙的影响.主要的工作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光子异质结展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