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昌鱼AmphiSDHD和AmphiS27基因克隆、表达与进化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型动物,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典型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文昌鱼有关基因的结构、进化和表达,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来揭示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脊椎动物的起源。本文从青岛文昌鱼肠cDNA文库(本实验室保存)中,分离得到克隆L095和094,经鉴定它们分别编码文昌鱼线粒体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中细胞色素b的小亚基(AmphiSDHD)和核糖体蛋白S27(AmphiS27)。 AmphiSDHD全长1429bp,含有一个465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由15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它有一个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线粒体导肽,该导肽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和疏水氨基酸残基(如丝氨酸和苏氨酸)。AmphiSDHD和其他真核生物的SDH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AmphiSDHD含有三个跨膜区,并且在第二个跨膜区含有两个组氨酸残基,可能是血红素b的结合位点。构建的SDHD蛋白系统进化树表明AmphiSDHD更接近于脊椎动物;Northernblot表明,AmphiSDHD在文昌鱼中广泛表达,这种现象与SDHD是一个管家蛋白相一致。 AmphiS27全长607bp,含有一个255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84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488Da,等点电为9.500。在氨基酸水平上,AmphiS27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其他真核生物S27的相似性分别为94%-99%、84%-94%和69%-72%,说明AmphiS27与脊椎动物S27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Southernblot分析显示S27基因在文昌鱼基因组仅存在一个拷贝。这支持了文昌鱼基因组没有发生广泛倍增的观点。
其他文献
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6(IL-16)是重要的多效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斜带石斑鱼为对象,利用同源克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也是目前沿海地区首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鱼、虾、蟹、贝等海产品中,因此高效快速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对食品安全、疾
本文以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珠母小核果螺(Drupella margariticola)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核果螺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优势种珠母小核果螺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