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全息光栅的动态衍射获得可调控的飞秒双脉冲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yongji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秒脉冲激光由于其脉冲持续时间短、峰值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揭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常需要具有特定形状的飞秒脉冲,例如飞秒双脉冲序列,因此需要对激光器出来的飞秒脉冲进行整形。整形后脉冲间隔和分布都可独立调控的飞秒双脉冲在泵浦-探测、飞秒微加工、量子相干控制、化学反应解读、超短脉冲测量等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本文基于Kogelnik耦合波理论,通过研究飞秒脉冲和啁啾飞秒脉冲通过体光栅的衍射,获得脉冲间隔和脉冲波形均可调控的飞秒双脉冲,并探讨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了飞秒脉冲经体光栅衍射的动态衍射特性。基于Kogelnik耦合波理论,推导了飞秒脉冲通过体光栅衍射的耦合波方程,得到了衍射和透射光场及光强表达式,发现了体光栅的动态衍射特性,能量振荡和脉冲分裂现象,用光波干涉对其进行解释。2、利用飞秒脉冲通过体光栅衍射得到脉冲间隔可调控、脉冲波形相同的飞秒双脉冲。通过求解耦合波方程的通解,发现体光栅内有四个光场,二个透射场和二个衍射场,四个场相干叠加形成两组沿光栅矢量的横向驻波。由于每组驻波纵向传播的局域性,在体光栅输出端的衍射和透射方向都出现了飞秒双脉冲。研究发现飞秒双脉冲间隔与体光栅的厚度和折射率调制度成正比,与光栅周期无关;衍射双脉冲脉宽与入射脉冲的脉宽相同,与光栅参数无关。3、利用线性啁啾飞秒脉冲通过体光栅衍射得到脉宽可调控的飞秒双脉冲。建立了线性啁啾飞秒脉冲通过体光栅衍射的理论模型,获得了脉宽和峰值强度受啁啾参数调控的飞秒双脉冲。研究发现当啁啾参数大于0时,双脉冲同时被压缩;当啁啾参数小于0时,双脉冲同时被展宽,但双脉冲压缩和展宽程度是不同的,由此获得了脉宽不同的飞秒双脉冲。两种情况下,材料色散都使脉冲的压缩和展宽效应增强。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实际对结构优化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商用CAE软件加入了拓扑优化模块,但由于其开放性问题,难以快捷兼容不断推陈出新的拓扑优化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对结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某些方面这些商业软件可能存在滞后性,有时并不能及时对接需求。本文基于高开放性和高扩展性的SiPESC科学计算平台,针对一种新的拓扑优化算法,移动可变形组件法(Moving Morphable Comp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到现在的5G正式商用,标志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正式开启。可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应用的焦点,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产品多工作于体
大数据的来临促进了数据驱动建模的萌芽与成熟,不计其数的数据在不同领域里迸发和累积。然而样本发生概率低、获取成本高,致使可用于建模研究的有用样本数量有限。数据驱动模
最近几年,由于复合纳米晶颗粒的独特性质—物理与化学性质,从而引起不少学者的研究关注。本文中,首先用PLD(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之后通过拉曼光谱,透射电镜,XPS等表征手段确定得到了NiFe_2O_4纳米晶颗粒,再通过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分别测试加光照之后的磁学性能与不加光照时候的磁学性能,发现其优异磁学特性。由于能量消耗低,光提供了调节磁性的潜在方法,可用于光磁耦合器件,数据存储技术和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各种储能设备随之产生。超级电容器由于其较高的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超级电容器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其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获得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本论文以制备镍基金属磷(硒)化物并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形成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后组装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纳米花状的镍钴
头部姿态能够反映人脸的重要信息,包括人脸的朝向、眼睛注视的方向,甚至是人的思维意识。头部姿态估计有多种解释,粗略地说,头部姿态估计可以看作在几个离散的方向(例如,正面和左侧/右侧轮廓视图)中识别头部的角度。精细的说,头部姿态估计可以看作连续的跨越多个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的角度测量。在本文的研究中,头部姿态估计是指从单幅图像中推测人类头部定位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一系列
水下生产系统受天气影响小,可靠性强,成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主要模式。水下生产系统需要经过准确的安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因此对水下生产系统安装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及运
油品中硫/氮化合物的高效脱除对于生产高品质油品及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开发清洁、高效的硫/氮化合物深度脱除技术极具挑战。利用阴离子柱撑杂化多孔材料结构可调、孔道表面富含氢键位点等特点,本文设计制备了多种阴离子柱撑杂化多孔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分离模拟油品中难脱除的芳香性有机硫化物与氮化物,研究其构效关系与作用机理,为新型脱硫脱氮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首先通过改变阴离子、金属离子以及有机配体的种类,
硅材料具有超高的嵌锂容量,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硅负极材料中的离子输运是影响其倍率性能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界面和微结构两大因素对锂-硅合金中的锂离子输运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了硅负极材料中的离子输运机理。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锂离子在硅-石墨烯复合体系中的横向迁移和纵向扩散性质。迁移势垒的计算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包覆可以有效降低锂离子在碳
拓扑优化技术,旨在给定的设计域内寻求一定数量材料的最佳分布,其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明并且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为了得到性能最佳的结构,多层多材料的结构优化设计得到了广泛关注,比如说加强筋结构以及多类型组合结构。针对这些问题,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隐式拓扑优化框架没有办法直接提取最优结构对应的几何信息,且具有设计变量个数严重依赖于有限元分析网格个数、计算量较大等问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