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变革对资本配置的非预期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会计发展变革的主旋律。截至2016年12月,已有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强制要求或者允许采用IFRS。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实现了与IFRS的实质性趋同。2010年,财政部印发《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2014年又陆续新增或修订与IFRS持续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等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学术领域,众多学者对IFRS和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或经济后果进行了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传统研究集中于检验会计准则变革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比如财务报告质量、资本市场信息环境与定价效率等是否得到改善。而后,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包括对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简单来讲,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即“制定会计准则时并不想带来的影响,或并未关注到的潜在及后续影响”。近年来,关于会计准则变革非预期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加,大有形成研究主流的趋势。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较为零散,且研究视角分散,对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并界定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的基础上,以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为契机,选取会计准则变革对资本配置的非预期效应进行了重点研究。资本配置是财务学最基本的问题。公司财务的本质和职能即资本配置活动,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亦即合理配置资本资源。会计准则变革在直接追求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同时,本质上追求的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一般来讲,资本配置效率主要表现为融资效率(资本成本)和投资效率,而资本配置结构的优化又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要求和基础。本文以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为指导,重点关注了会计准则变革对资本配置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非预期效应:一是由于企业投资变化对权益资本成本的间接影响,会计准则变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后续间接效应;二是会计准则变革对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非对称效应,特别是准则变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负面非预期效应,以及进一步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三是会计准则变革带来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改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溢出效应。具体地,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基于CAPM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会计准则变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以2004-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会计准则变革的时间效应,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基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在冲突,本文选取反映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稳健性特征为视角,以2004-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差异,以及进一步带来的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最后,本文以2005-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角度,深入考察了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在理论上,若不考虑企业投资的变化,会计准则变革通过改变会计信息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即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在投资内生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带来企业投资的增加,并且企业投资的增加对权益资本成本具有间接的反转效应,当企业新增投资的调整成本小于一定的临界值时,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也可能会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提高;当进一步增加考虑两类最常见的代理问题时,基本结论仍然成立。第二,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在总体上得到显著降低,并且权益资本成本在准则变革后初期(2007-2009)降低得相对明显,而在准则变革后稳定期(2011-2013)又有所回升;会计准则变革的确通过企业投资变化对权益资本成本具有间接的反转效应,并且主要存在于准则变革后稳定期;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会计准则变革带来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升,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但是会计信息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损害,进而减弱了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趋势。第三,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并且在准则变革后初期(2007-2009)降低得较为明显,2010年以后会计稳健性又有所回升;虽然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升在总体上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但会计稳健性的降低对权益成本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显著提高,会计稳健性的降低是导致债务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会计稳健性在后期的回升,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得到及时地回落调整,但债务资本成本并未得到及时调整。第四,在一定范围内,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的企业,其债务融资倾向及负债率就越高;在我国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权益融资,但是会计稳健性的降低却使企业债务融资受到不利影响,这促使部分上市公司由债务融资转向权益融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倾向及负债率因此而降低;在2010年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趋同以来,随着会计稳健性的回升,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倾向及负债率也随之回升。第五,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投资效率在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2007年会计准则变革后,随着可比性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且可比性与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得到增强;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可比性对投资效率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明显,并且,我国新会计准则带来可比性的改善,主要提高了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效率;可比性主要对投资不足起到缓解作用,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然而,在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后,可比性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均得到增强,且过度投资受到的影响更大。总体来讲,本文探索性地研究了会计准则变革对资本配置的非预期效应,在丰富资本配置理论的同时,深化了对会计准则变革非预期效应的认识,拓展了传统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观。具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尝试利用国内研究较少采用的分析式研究方法,分析了会计准则变革、权益资本成本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了会计准则变革对权益资本成本后续间接的非预期效应,同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二,基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内在冲突,以及权益市场和债务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需求的差异,分析了会计准则变革对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非对称效应,特别是准则变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负面非预期效应,以及由此导致资本结构的变化。从而丰富了宏观会计制度对微观企业融资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第三,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探索了会计准则变革在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方面的溢出效应,包括优化管理者投资决策、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代理冲突等影响路径和机理。从而丰富了宏观会计制度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第四,本文在考察会计准则变革的效果时,增加考虑了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间效应,对相关问题进行持续地跟踪,在新时期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本文在会计准则变革对资本配置的非预期效应方面提出的若干新见解和新发现,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准则制定者应综合权衡会计准则变革的预期效应和非预期效应两个方面,及时关注负面的非预期效应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引导正面的非预期效应以扩大会计准则的受益范围。此外,本文的研究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资本市场参与者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设计,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繁琐的设计过程简单化,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因此,
通过对几种制药装备选型方法的分析,指出综合分析法才是科学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选择。
雷达运动平台是雷达系统性能模拟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雷达天线按照预设的轨迹运动,从而实现雷达天线的机械扫描动作以及其真实作业环境的模拟功能。传统的雷达系统性
目的探讨胎儿娩出后即刻动脉栓塞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术中大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栓塞者6例为介入
为了正确进行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通信系统解调,利用脉冲间的时域正交性分离调制脉冲。在重点分析非正交情况下系统解调性能和脉冲间互相关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调制端采用
(一)危机,是指严重困难的时机;危机意识,就是人的头脑中有了对严重困难时机来临的一种预感.所谓能居安思危,有危机感,指的就是危机意识.
传统的匹配滤波器只能将距离旁瓣压缩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可能出现强目标掩盖弱目标的情况。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MSE)的自适应脉冲压缩(APC)是一种有效的抑制距离旁瓣方法,由于A
利用魏格纳-威尔变换等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对跳频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存在交叉项干扰的问题。为提高对跳频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的准确度,提出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对跳频信号首
该文针对当前搅拌废水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的回收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以混凝土强度等级C35为例,进行搅拌废水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回收与利用的试验研究。从技术方案及主要操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