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人格特质与善—报因果认知及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善”这个概念一直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同时,善良人格特质也是中国人人格的一个特有维度。那么个体的善良人格特质水平是否影响不同“善”—“报”因果类型的认知加工方式呢?个体层面的积极道德自我知觉启动和人际层面的亲密关系启动是否都对道德行为有促进作用呢?本研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使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被试群体的善良人格维度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并从中筛选出善良人格特质的高、低两个水平参加下一步的实验。第二部分研究使用Eyelink1000plus眼动仪考察了善良人格特质、个体层面的积极道德自我认知启动对四种“善”—“报”因果类型即“善有善报”、“伪善”、“道义”和“善有恶报”主题的文本材料进行阅读时的认知加工方式和特点,研究发现:1.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积极的道德自我知觉启动使被试对“善有善报”、“道义”这样具有道德性的行为结果的加工具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道德净化”效应主要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从信息加工的全过程来看,积极的道德自我知觉启动使被试在阅读“善有善报”、“道义”这样具有道德性行为材料时的认知负荷更大,而对“伪善”、“善有恶报”这类缺乏道德性结果的认知负荷减小,即更倾向使人做出不道德行为,表现出了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2.善良特质在不同“善”—“报”因果类型的认知评价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善有善报”和“善有恶报”这两种结果类型下。与低善良被试相比,高善良被试更加认同“善”—“善报”的因果关系,而对于“善举”产生的“恶报”也能做到“一视同仁”;低善良被试更加看重“善”和“报”的对等性,更期待善行产生积极结果。第三部分的研究从人际层面出发,通过行为和眼动两方面数据结果,考察了善良人格特质和人际层面的亲密关系启动与个体内隐利他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低善良特质水平的被试,高善良特质水平的被试具有更高的内隐利他行为倾向。2.人际层面积极的亲密关系启动对会使个体产生更高的内隐利他行为倾向。
其他文献
<正>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
结合工程实例,对DN1000mm直埋热水供热管道穿越河流关键设计内容进行了探讨,涉及安装方式的选取、施工方案、工作钢管壁厚计算、抗浮验算、直埋弯头强度验算等。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及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师范大学机关行政人员的管理与激励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进
《周易》是一部经历了西周到春秋战国数百年时间形成的一部思想巨著。它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体现着古人对于社会政治的众多学说,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精神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
在使用0级轨道检查仪对有砟、无砟轨道进行快速检测时,轨道表面、内侧附着异物(碎砟、油污、线缆等)致使陀螺产生零点漂移,轨检仪陀螺零点漂移使检测轨道的横竖向偏差产生突
采用静力触探资料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经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它可以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潜力 ,节省工程投资。但对于某些处于深厚软粘土中的桩 ,按规范规定的
为了实现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软件对飞机客舱火灾的计算机仿真,通过Auto CAD软件对客舱的圆弧边界进行绘图,将得到的dxf文件导入至可视化建模程序Pyrosim中作为参照图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主要以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和肌肉僵直为主要特征,一般起病隐匿并不断加重,逐渐使患者丧失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导致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激发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第二,想方 设法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学英语信心和兴趣。第三,为学生创造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技术项目立项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专利视角,构建包含时机风险、地域风险、侵权主体风险的高技术项目立项决策阶段技术风险预警模型,并以长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