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几年,对中医质疑声不断,中医学的生存发展似乎出现了危机。主要原因:①目前对中医学效果的评价只评价了中医药或针灸的“治疗”效果,没有考虑中医的整体效果;②评价中医的效果是采用了西医治疗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标准—各种生理、生化检查的指标。③只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下考评中医的效果。中医的“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中医学整体观不仅讲用药物治疗疾病,还强调要运用预防、养生、康复、运动、饮食调养、心理调适等多种手段来维护人的健康。所以,对中医效果的评价不能止步于治疗的评价,而是要对中医所有整体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价是对人的健康的综合测量,应该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为此,我们用生存质量作为这一综合评价体系。目前能体现中医整体观的具体运用的就是“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工作”,评价中医社区的效果可反映中医整体效果。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工作中包括对中医知识的传播、中医预防、保健措施及适宜技术的推广以及中医相关饮食、养生干预,这和现代健康教育工作对健康知识的传播、培养采取健康行为的信念并最终形成某种健康行为是一致的,它实质上就是中医的健康教育工作。由此,我们借助现代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来研究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开展工作后居民的中医“知信行”情况,并借助《SF-36生存质量量表》作为社区中医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测评指标,考评中医整体观的效果。通过分析具有不同的中医知识、不同的中医信念、是否在生活中采用中医的保健、养生方式的不同人群在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来探讨中医的整体效果。研究目的:1.研制一份《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用于测量社区居民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中医的信念和态度、平时生活中运用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饮食调养、健身方法的频率和习惯。2.运用《中医知、信、调查问卷》,调查了解荔湾区某国家中医药示范社区和某普通社区老年居民的中医知、信、行现状。3.运用《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调查了解两个社区老年居民生存质量情况。4.分析中医知信行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并为卫生机构进一步开展中医社区工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1.《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的研制运用德尔斐(Delphi)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在综合考虑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集中系数和协调系数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的条目,对确定的问卷做信度、效度评价,最后确定《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2.调查采用典型调查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结合的方法。选取荔湾区获“国家有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称号的华林街社区和普通社区金花街社区的各两个居委共400名老年居民参加调查。采用《中医知、信、调查问卷》和《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3.统计分析两个社区调查数据。比较两个社区《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得分情况和知、信、行三个部分的得分情况,探讨中医知、信、行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比较两个社区《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的得分情况,探索生存质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与《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得分的关系,探讨中医社区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方向。研究结果:1.经过30位专家两轮咨询,筛选、确定29个条目作为《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的最后条目。问卷经信度、效度检验,重测信度,前后两次调查结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大于0.5,且P值均小于0.01,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21、0.955、0.901及0.963,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分别为0.864、0.853、0.787及0.872,均在0.75以上。效度方面,专家对问卷的评价意见集中,取得专家一致认同,所以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因子分析,产生了3个公因子,它们总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65.4%,且因子载荷值皆属中高程度(≥0.4),表明其结构效度较好。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达到了要求。2.《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医社区老年居民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的正确率、对中医的信念和信心、平时生活中运用中医的保健方法及采用中医治疗的人数普遍高于普通社区的老年居民。中医知、信、行三方面是互相影响的,均具有直线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各影响因素对中医知、信、行的影响,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医知信行总分方面,中医社区的高于平均值的OR值是普通社区的15.27倍,女性是男性3.31倍,收入在2—5千元的居民中医知信行总分较高;分别对各影响因素与中医知、信、行三部分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社区、中低收入人群(1千元以下、1—2千元、2—5千元)、在荔湾区居住时间超过10年和年龄在60~70岁的居民《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知”得分较高;中医社区老年居民对中医的信念、态度和日常采取中医有关的行为方面比普通社区要好(中医社区的中医“信”部分得分高于平均值的OR值是普通社区的20.77倍;中医社区的中医“行”部分得分高于平均值的OR值是普通社区的3.29倍)。3.《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医社区老年居民的生存质量在SF-36生存质量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五个维度得分高于普通社区,总的生存质量得分也高于普通社区。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理功能得分中医社区、老年女性、本科学历的人群要高;中医社区还是生理职能得分、情感职能得分、躯体疼痛得分的影响因素,均比普通社区的OR值要高。可能是由于中医的老年居民由于更多受到中医文化的影响,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调适心理的方法,并且由于在生活中更多地练习中医健身术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所以情感问题相对较少,身体受到疼痛的影响也比普通社区要少。4.《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与《SF-36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关系的统计分析显示:生存质量八个维度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六个维度得分与“知信行”总分呈直线相关;生存质量总分与《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知”、“信”、“行”三部分分别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生存质量总分与中医知、信、行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信”得分、“行”得分越高,生存质量各项得分也越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医的信念部分得分越高的人群,其生存质量中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得分越高,提示越是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其躯体疼痛得分越高(逆向计分,表明躯体疼痛程度越轻),从而其生存质量越好。在行为方面,较多采用中医的健康行为、运用中医保健等方法的人,其生存质量中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得分就会越高。结论:1.《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经德尔斐专家咨询法筛选、确定条目,并经信度、效度评价,达到要求,可以作为测评社区居民中医知识、信念和行为调查的工具并在今后的工作运用推广。2.采用的中医整体观模式开展工作的社区-“有中医药特色社区”老年居民中医知识掌握程度要高过普通社区,对中医更有信心、更愿意接受中医的治疗、保健、康复、养生、饮食调养、健身等措施、方法,在生活中,中医社区的老年居民比普通社区的老年居民更经常使用中医的保健方法、饮食调养方法、更多地接受中医的治疗手段,并经常练习中医健身术、自行采纳中医心理调适的方法。也反映了“有中医药特色”社区的中医推广工作,对居民中医知识、信念和态度的影响要超过普通社区,说明了工作的力度和成效。3.中医社区老年居民《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的总分和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五个维度得分高于普通社区,反映以生存质量作为结局评价指标,中医社区的老年居民健康状况比普通社区要好。也反映了中医整体观的具体运用使老年居民的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好过普通社区,证明中医整体观的运用效果是肯定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是正面和积极的。4.《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与《SF-36简明生存质量量表》得分的关系的统计分析显示:中医社区作为影响因素对生存质量总分和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维度得分存在积极影响,也即能提高总体生存质量、改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等方面。5.横断面研究的缺陷和不足是它对因果关系推断的论证力比较弱,所以,进一步开展研究,如果能够采用随机对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采取更规范和量化的中医工作指标进行干预设计,并对干预因素加以控制,最后比较中医和非中医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结果会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