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制氢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微生物以自然界中极为丰富的纤维素类秸秆为底物进行生物制氢,对开发新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以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P1为产氢菌株,以稻草粉为产氢底物,进行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产氢。对影响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单因子进行试验,选取对产氢影响较大的因子:温度、pH、纤维素酶用量进行L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pH 6.5,纤维素酶用量为20 FPAU/g稻草粉,摇床转速100 r/min,发酵时间42 h。在该条件下的最大氢产量为110.6 mL/g稻草粉。进行了10 L放大发酵产氢试验,最大氢产量为122.3 mL/g稻草粉。与分步糖化发酵(Separate Hydrolysis and Fermentation ,SHF)产氢相比,氢产量提高34.4%。研究表明利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可提高生物制氢的产量。对产酸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oxytoca ) HP1和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CN1混合发酵产氢进行了研究。实验对影响混合发酵产氢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最适光照强度为4000 lux,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CN1最佳接种量为20%,最适起始pH为7.5,最适氮源为蛋白胨(3 g/L),谷氨酸钠次之。加入氨盐会抑制放氢,但可以缩短光合产氢的停滞期。产氢实验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即使浓度为3%的氧浓度也会影响放氢。在最适条件下,混合发酵氢产率为4.0 mol H2/mol (CH20)6,氢转化率为66.7%。以同步糖化发酵制氢的废液为底物进行混合发酵制氢。同步糖化发酵制氢的废液中含有机酸类(丁酸2.55 g/L,乙酸0.51 g/L)和残余糖类(3.1 g/L)可以被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CN1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P1利用。氢产量为920mLH2/L培养基(同步糖化发酵制氢的废液)。因此,以稻草粉为底物,经过同步糖化发酵制氢和混合发酵制氢后稻草粉的最终产氢率为140.7 mLH2/g稻草粉。生物质发酵制氢废水含有大量的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P1和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CN1菌体。实验对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处理发酵制氢废水以进行菌体蛋白的收集和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壳聚糖用量和絮凝温度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4.5,壳聚糖用量60 mg/L,絮凝温度40℃时,除菌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2.1%,40%,并改善了过滤效果,在与絮凝剂130的复合絮凝试验,除菌率可以达到94.1%。
其他文献
介绍了β-蒎烯合成诺卜醇的3种方法,对诺卜醇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评析了文献对诺卜醇醚类衍生物,酯类衍生物,氢化、氧化衍生物的研究,阐述了诺卜醇衍生物的应用
<正>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析各种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
<正>一、引言研究表明,组织成败有45%—65%的变异量是由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因此,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强弱成为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兴盛与衰败的重要影响因素。真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许多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既有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住院行急诊P
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对软土地基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某工程为例,对软基路段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讨论。
简支梁桥是由一根两端分别支撑在一个活动支座和一个铰支座上的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梁桥,属于静定结构,因此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对其施工
7月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旨在探索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区域工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