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医学及机器学习的中医药影响早中期结直肠癌预后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威胁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抗复发转移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群体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难以高效应用于个体化医疗模式。本研究将“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中探索出中医药干预与早中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然后通过中西医和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中医药影响早中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预后模型研究,以期弥补现有预后模型缺少中医因素的缺陷。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通过问卷调研来明确临床实践中进行中医干预时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现有的关于中药干预早中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对中药干预疗效作出客观评价。接着通过队列研究探索服用中药时长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总结抗复发转移期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进一步地,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探索结直肠癌抗复发转移期的常用方剂作用于结直肠癌的靶点基因。最后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和研究中医药影响早中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预后模型,可以量化不同中医因素对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程度。具体研究思路见图1。第一部分:中医干预下的早中期结直肠癌临床决策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目的:明确影响对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中医干预临床决策的主要因素,包含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以及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方法:先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构建临床问题清单,然后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定临床问题,再利用积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进行临床问题的确定和质量控制。通过中医药使用态度问卷,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期待与阻碍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共收集到113份有效问卷,构建了含有9个临床问题的初稿。再通过13名专家两轮讨论修订后,最终明确了结直肠癌抗复发转移期进行中医干预医护患所关注的6个临床问题,问题主要围绕中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具体干预方案。调查对象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对于研究结果的意见趋同性较好。共74名患者接受了中医药使用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对中医药抱有较高期待,主要希望其能增强免疫力。接受中医药干预时,担心中医药可能会有副作用为患者最大的治疗顾虑。此外,很难找到好的中医为患者面临的主要阻碍。结论:在早中期结直肠癌抗复发转移期进行中医干预时,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医护患最关注的临床问题,这些因素均为在临床实践进行中医干预时影响临床决策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口服中药联合化疗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的Meta分析目的:定量分析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客观评价口服中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共检索八大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口服中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影响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Rev Man 5.4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GRADE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数为1842例,其中中西医结合组有930例,西医组有912例。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1年、2年、3年内的复发转移率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RADE分级结果表明本研究证据质量为中低等证据,主要原因为研究设计不严谨,存在发表偏倚和样本量不大等原因而导致降级的问题。结论:口服中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比单纯西医化疗可能与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更低的复发转移率相关。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予以验证。第三部分:口服中药影响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的队列研究目的:分析服用中药时长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探索不同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挖掘抗复发转移期常用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纳入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来西苑医院和北京肿瘤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所有受试者自入组之日起进行规律随访,直至出现肿瘤进展、死亡、失访或研究结束。本研究将“患者是否自愿口服中药汤药”作为暴露因素,暴露程度为“患者连续接受中医干预的时长”。按服用中药时长进行分层,探索其与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局指标为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将服用中药6个月及以上仍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定义为“最差病例”。本研究采用R软件(版本3.6.2)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特征分布及探索口服中药时长的最佳截断值;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进行预后研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186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截至2021年8月,所有患者均到达研究终点。结果发现当口服中药的截断值为18个月时,两组之间的无病生存期差异最显著(P=0.0012)。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18个中药为影响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HR=0.20,95%CI[0.08,0.53])。通过病例资料分析发现,最差病例中的脾肾两虚比例高于五年内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P=0.018)。在早中期结直肠癌抗复发转移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加减。结论: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连续口服18个月辨证论治汤药,对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率可能最具有积极作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内,初次接受中医干预时患者证型为脾肾两虚可能与更高的复发转移率相关。抗复发转移期中药治疗以健脾补肾为核心,辅以祛邪解毒,最常用的中药方剂为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第四部分: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中药作用于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作用于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基因中,具有预测复发转移潜力的分子标志物,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筛选,然后利用在线疾病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靶点。借助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数据库对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进行基因的表达差异性分析,将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基因作为目标基因,通过Ualcan平台进行目标基因甲基化差异分析,利用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数据库进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获得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的活性化合物134个和69个。筛选出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基因共7个,然后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CXCL10、IL1B和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为明显过表达(P<0.05)。其中IL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CXCL10、IL1B、NQO1均与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细胞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抗复发转移期常用的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中的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CXCL10、IL1B、NQO1发挥作用。上述3个靶点可能是潜在的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分子标志物。第五部分: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医药影响早中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预后模型研究目的: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含有中医因素的结直肠癌复发转移预测模型,以期量化患者接受中药干预后的受益程度及不同中医证型对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程度,弥补现有模型缺少中医因素的缺陷。方法:将Ⅰ-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模型数据集。采用“留出法”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通过重复100次试验来计算模型的平均性能指标和95%的置信区间。将“诊断时年龄、原发肿瘤情况(T分期)、阳性淋巴结数量、检出淋巴结个数是否小于12个、是否有(淋巴管、血管和神经)侵犯、肿瘤部位、微卫星状态和是否辅助化疗”共8个因素作为西医预测因子。将“是否接受中药干预”(以连续口服中药6个月为界)和“不同中医证型”(脾气虚、肾阴虚、脾肾两虚和非脾虚肾虚)分别作为中医预测因子构建两类模型。利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树和支持向量机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预后结局(是否复发转移)编码为0(否)或1(是),针对患者根治术后3年内和5年内是否会发生复发转移这两种情形分别作为预测目标构建预测模型。利用AUC(Area Under Curve)值来评估模型的准确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判模型的效用性。结果:模型数据集总共由558例患者构成,其中317例患者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接受中药干预。基于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中医因素为“是否接受中医干预”的模型,在3年内和5年内复发转移预测上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AUC值均>0.75),其中以极端梯度提升树方法表现最佳。四种方法构建的模型DCA曲线均位于两条参考线外侧,说明当患者复发转移概率在一定阈值时,模型均提供了附加临床受益。在中医因素为“不同中医证型”的模型中预测3年内、5年内复发转移概率时,四种方法均表现出一定预测能力(AUC值均>0.70),除了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的模型,其他方法均可在一定概率阈值范围内提供附加临床受益。结论:本研究基于四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影响早中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预后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预后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临床效用性,能量化中医因素对复发转移的影响程度,也可对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构建MVMQ-CAViaR模型,结合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和外部极端风险事件,考量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问题。结果表明,在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下,股灾期间仅存在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公司债券违约潮期间,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尾部风险溢出,且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更强。在外部极端风险事件下,仅存在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单向的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并促进了电子商务在乡镇区域的创新性蓬勃发展。将乡村农业经济振兴和城市电子商务密切联系起来,不仅能够让乡镇区域电子商务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弘扬乡村振兴。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从商丘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着手,解析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
<正>随着科技与金融全方面不断的深入结合,金融科技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巨大,给商业银行带来转型、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对主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随后,选取了2011—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对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得到的启示。
期刊
基于大学生公寓家具的现状,以空间构成为切入点,通过富含创意的设计构思,来对其人居环境进行改良,并探索其适应性演化的可能。通过调研与反馈,梳理大学生公寓家具的现状问题。而后运用模块化思维,选择“插接”的空间构成方式,精准拟定家具设计中的各类限定性尺寸,并有针对性地从“框架”“单元”“基本型”“变型”和“扩展型”等5个方面来进行设计推演。设计成果不仅能在大学生公寓的主要房型中进行适应性的切换和演化,还
<正>根据新预算法和《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要求,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应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范畴。依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应对公共服务类PPP项目实施绩效管理,其中对纯政府付费类项目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类项目实施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对使用者付费类项目进行绩效监控与评价管理,
期刊
随着风电项目的快速推进,如何确保项目建设“短、平、快”、安全和按期投产,招标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是关键的一环。因此,电力企业要从招标采购与供应商整治入手,建立完整的招标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外包外委队伍资质不符合要求、借用资质、违法转包分包、以包代管、设备及备件质量等问题,为提升企业安全水平奠定基础。
新租赁准则最大的变化是承租方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统一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新租赁准更加符合租赁的经济实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压缩了利润操纵和粉饰报表的空间,但是会计核算更加复杂,特别是集团公司内部单位之间的租赁,如果机械地运用新租赁准则,增加较大的成本而带来的收益存疑,既不符合内部租赁的经济实质也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本文试图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在新租赁准则实施后内部租赁可以采取简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心理护理对母婴结局及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的62例分娩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常规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母婴结局、疼痛表现以及心理状态指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比常规组更短(P<0.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行分层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行颅脑外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10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行分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