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领土辽阔的大国,省域间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程度、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省域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距,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正常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同时,省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却不仅没有减小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省域间经济差距过大必然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混乱,影响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所以,当前解决省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各省份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09年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20个左右有关省域间合作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文件,其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可见中央对于改变我国省域经济差距的决心之大。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再提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过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省域作为我国规范的、界限明确清晰的区域划分,对其分析与我国实情相符。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杠杆之一的财政政策,历来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经济波动起到调节和“熨平”作用,而且对改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从31个省的人均GDP、财政收支、居民人均收入等分析入手,剖析省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利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