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螺旋Hpa1Xoo-N21多肽在烟草中的受体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arp in蛋白启动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和抗病信号通路的类别与其在植物上起始作用部位或作用靶标密切相关,因此筛选、分离和鉴定受体分子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理解harpin蛋白结构及其与植物的互作机制。本文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Hpalxoo蛋白N端N21多肽能形成卷曲螺旋(coiled-coil, CC)的特征,采用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C)方法从烟草中筛选与其结构互作的受体分子,并对受体分子进行鉴定和理化、结构特征分析。将化学合成的HpalXoo-N21多肽偶联到溴化氰活化的高流速4B琼脂糖微球(CNBr Bio-sep4FF)载体上,填充制备AC柱,分别用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Xanthi")叶片提取的质外体蛋白、细胞壁蛋白和细胞质膜蛋白浓缩液上样,平衡后用非特异性洗脱液(0.1 mol/LNaCl,0.2mol/LNaHCO3,pH9.0)洗脱,仅从质外体蛋白样液获得一条单一的分子量约20 kDa的SDS-PAGE条带。经胶内酶解、MALDI-TOF/MS-MS检测Mascot搜索串级质谱数据鉴定为光系统Ⅱ(PSⅡ)放氧复合物PsbP蛋白(也称23 kDa蛋白)用Biogem 平台的在线程序S2Spred (http://www.biogem.org/tool/S2Spred/)对鉴定获得的受体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其多个区域能形成α-螺旋结构,用COILS(http://www.ch.embnet.org/software/COILS_form.html)在线程式进一步预测CC形成的可能性,结果显示35-55位(AR1表示)、97-117位(AR2表示)和156-176位(AR3表示)氨基酸残基域具有形成CC的可能性,其中35-55位的可能性较高,根据CC互作的原理,推测该蛋白的这段区域可能以CC方式与N21多肽进行互作。圆二色(CD)光谱分析表明化学合成的受体多肽AR1、AR2、AR3都含有α-螺旋,含量AR1>AR2>AR3,分析结果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聚合状态预测(LOGICOIL和SCORER 2.0程式)表明这些多肽受体自身分子间及与N21多肽都能通过CC结构形成二聚体或三聚体。CD谱数据拟合表明,AR1与N21的等摩尔混合液(ARl+N21)的α-螺旋含量最高,达31.2%,其次是AR2+N21和AR3+N21,a-螺旋含量分别为26.6%和25.7%。变温圆二色光谱发现AR1+N21多肽混合液存在两相结构过程,TM为56±2℃。而AR2+N21和AR3+N21多肽混合水溶液变温曲线近似直线,缺乏两相过程,仅AR2+N21存在微弱的去折叠过程。因此变温CD证明了受体分子可与N21多肽互作形成聚体结构,也说明筛选的受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用FAM荧光基团对N21多肽的5’-N端进行标记,注射烟草叶片8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标记的N21多肽大部分位于烟草叶绿体上,少量位于细胞质外体周质空间,说明N21多肽受体可能位于叶绿体和细胞质外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bP蛋白在高等植物、大部分的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中广泛存在,位于叶绿体上(PSOR T在线程式),且不含有信号肽(SignalP分析软件),表明其不是转运蛋白。
其他文献
斑潜蝇Liriomyza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蔬菜和花卉生产上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其中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斑潜蝇
目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引起门静脉高压、脾动脉盗血综合症,进而引起门体-静脉交通支开放;方法: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是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随着门静脉压力增大,进而引起食管
为了确证基因工程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aSNPV-AaIT)的外源蝎子毒素基因是否会向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发生转移,于实验室内让重组病毒HaSNPV-AaIT的不同形式与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
1 选育经过鄂抗棉1号(原系名5601)是1982年以丰产性好、长势壮的荆3247为母本,以早熟、优质、抗病的苏9118为父本进行异地种质杂交,经过两次南繁加代,从1983年起在人工病圃
期刊
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第八次协作会纪要(摘要)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协作组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协作组于1995年3月6~8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了第八次协
黑暗条件下,视网膜外段膜电位由于产生内向电流而去极化,这种膜电位或膜电压的随机微小波动称为暗噪音.视网膜暗噪音降低了暗视下视觉系统感知弱光的能力.视网膜中暗噪音主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巩膜溶解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出现巩膜溶解的9例(9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通过局部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给
该研究应用rep-PCR与毒性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上杭茶地、将乐黄潭两个病圃及其附近大田稻瘟菌群体毒性特点和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病圃之间、病圃与大田之间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12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100%.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