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农村经济在得到发展的同时遇到了困境,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由此导致农业发展遇到阻碍、农民增收较为困难。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所在,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计划生育政策和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数量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劳动力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农村人口变动改变了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结构。人口经济学表明,人口变动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人口变动角度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寻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打好基础。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人口变动和农业产业发展理论为基础,进行以下研究:首先,对甘肃农村人口变动现状以及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教育水平相对偏低、性别比失衡严重。甘肃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业产值不断增加、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生产结构亟待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有待提高。其次,运用CD生产函数,实证分析甘肃农村人口变动对农业产值、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出结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业产值、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产出结构的影响为负;教育水平的改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产出结构优化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农业产值增加;农业发展水平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提升;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农业产出结构优化;女性化率、农业财政支出增加有利于农业产出结构优化;加工业从业人员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甘肃农村人口变动以及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并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