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艾丽斯·沃克的传统研究,居多集中在她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及其遭受的双重压迫上,评论界的反应几乎是清一色的褒扬;而对其男性人物的评论却褒贬不一,或更准确地说,肯定赞同者寥寥无几,批评谴责声却此起彼伏。究其原因,莫过于作者在其作品中对黑人男子弱点的揭露。批评家(尤其是黑人男性批评家)认为,沃克对黑人男子的这种“敌意”源于她个人与其父兄(其长兄例外)间的尴尬关系。基于沃克对妇女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本文通过对她的前三部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梅丽迪安》和《紫颜色》)的妇女主义解读,挖掘作者隐藏在貌似否定的黑人男子形象背后的积极动因,即作者对黑人男子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精神生存的关注。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简要介绍沃克及其作品之后,回顾了评论界对沃克前三部小说的研究,指出:批评家对这三部作品中沃克男性人物的塑造大多持否定态度,因此从妇女主义理论视角出发重新研读其中的黑人男子形象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在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妇女主义与女性主义批评以及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异同的过程中,追溯了妇女主义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归纳了以沃克为首的妇女主义批评家们所倡导的文学批评原则,其核心是揭露黑人社区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关注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 以此为准绳,第三部分,即文章的中心部分,集中探讨了沃克体现在这三部小说中黑人男性人物身上的妇女主义思想。首先,通过分析白人至上的族权思想与黑人大男子主义思想在黑人男子传统陈式形成中所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挖掘受传统陈式束缚的黑人男子对黑人妇女乃至整个黑人民族身心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论证了黑人男子通过自我改造自我拯救实现妇女主义理想——精神生存——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接着,作者将焦点放在探索黑人男子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上,即集中在文本中男性人物努力挣脱传统思想的羁绊、重新界定黑人男子精神、找回失去的自我和人性、实现灵魂的再生、从而达到黑人内部以及黑人民族和白人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的漫漫征途上。通过这一论述,作者旨在表明,沃克这三部小说中的男性人物,或实现了妇女主义者所关注的精神生存,或表现出具有实现精神生存的潜力,即他们身上均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基于以上章节的分析,文章结论部分(第四部分)指出,沃克前三部小说中黑人男子形象的塑造始终未曾脱离妇女主义的核心内容——对精神生存的关注。之所以无情地揭露黑人男子的弱点是为了证明他们所进行的自我改造历程的必要和艰难,从某种程度上也反衬出他们在这一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与此同时,该部分还指出了沃克在其黑人男性人物塑造中所表现出来的些许不足,如:作者过分强调黑人个体的生存发展、赋予获得精神再生的男性人物的美德以有限的表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