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个人与银行早已不局限于简单的存取款关系,而是发展出了多种模式的信用关系;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逐渐意识到如果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公司客户的贷款业务上,那么银行的资产结构将是不平衡的、风险度较高的,因此也越来越重视个人客户的贷款业务和准贷款业务。近几年,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于是如何建设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强化个人银行信用的功能和使用效率、保证个人经济行为的有序稳定、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和收益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由此切入,介绍了个人银行信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问题,着重探讨我国个人银行信用现阶段的应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两点。其一,通过对信用以及个人信用的相关内涵分析,提出作者对个人银行信用的理解,即是指对个人在与银行等主要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基础上的能力的一种综合评价。其二,就如何完善我国的个人银行信用体系,作者认为首要任务是推进立法,建立配套制度;基于银行的特性,银行应在其中发挥出表率作用;在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民众道德修养的进步对个人银行信用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为更好的发挥个人银行信用的作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在个人银行信用制度建设初期,政府在其中应起到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个人信用信息机构及数据库的建立应与之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