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除肝脏以外最容易被累及的器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该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在我国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发病率约为16.6%-32%,并出现持续性增加的趋势。HBV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常见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症等。其病理类型多样,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不同,目前对于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尚缺少有效地治疗手段,治疗原则主要是减少蛋白尿,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目的:通过收集病例对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06年—201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经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49例病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诉、血清乙型病毒肝炎免疫学指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HBV-DNA定量、肾脏病理诊断以及肾脏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肾脏病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结论: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是肾内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男性多发,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统计分析发现尿蛋白定量与病理类型有关,而病毒定量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同时尿蛋白与病毒定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仍为基本用药,经随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减少蛋白尿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临床应用时需要监测病毒复制。总之,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是诊断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肾炎的金标准,但是治疗方面仍然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