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志怪”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先秦史传之一,《左传》以它富赡的内容、独特的叙事笔调和精湛的用笔技巧历来为研究者所赞赏。在这些巧妙结合的背后,有一类内容却备受研究者的诟病,即在详实的事件叙述中,记载大量怪异内容。这类内容通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人们日常生活来表现,笔者便将这部分内容命名为“志怪”。这类内容涉及的类型也是多样的,它关涉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将人们特有的天命观念、生命意识和时代认识结合了起来。本文即以“志怪”为出发点,通过这些怪异内容产生的文化渊源和所受的天命观念,挖掘它们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生命观念。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文化渊源和妖祥、鬼神观念两方面入手,探讨《左传》“志怪”的产生是特定时代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在“志怪”的文化渊源问题上,本文主要立足于史官文化和史传文化的基础进行分析论证;在妖祥、鬼神观念的讨论上,本文则是以春秋社会最具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切入点,将他们的妖祥、鬼神观念和《左传》“志怪”呈现的观念对比,从而得出以祭祀为主的天命观念和以死生为代表的生命意识正是《左传》“志怪”的特征。第二章主要对《左传》“志怪”的类型和呈现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左传》的怪异现象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左传》这些怪异内容的存在情况。对《左传》“志怪”所涉及的自然之怪、生活之怪和死生之怪进行时代、事件还原,进一步论证这三种怪异类型在记载怪异内容时,并没有违背《左传》惩恶扬善的人事宗旨。第三章主要以死生之怪为切入口来探讨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这部分通过对死生之怪的身死魂复仇的类型详细分析,梳理出春秋时期鬼魂复仇的大致方式,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另一部分则从颜色角度出发,探讨《左传》“志怪”形象上偏重三色的现象和三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结语部分则是重申本文的行文线索以及重要的观点,从而使本论题的讨论得到延伸。
其他文献
以骆驼血为原料,经过超声波破碎、透析等预处理后,样品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共同作用以及底物浓度为5%,酶添加量为5%,最适温度和最适pH酶解4 h的条件下,样品中大分子的蛋白质
综合现有研究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得知,在施工中应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沉降段搭板、软基、填
通过对陶瓷电镀件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分别用Cu、Ag和AgCu28焊料与可伐和无氧铜封接。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发现某些封接件的封接强度及封接界面的显微结构发生了改变。综
<正>小镇居民的日子无非还是那样过着,和以往一样的平静,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悠长。20年前那个极其烦躁闷热的夏天,我被分配到海安。在镇上十来里长的石板街上,我稀里糊涂悠然
针对北方地区树莓反季栽培过程中光照不足的问题,利用植物生长灯补充照射。结果发现,经施肥和植物补光灯照射后树莓的花青素、鞣花酸、黄酮类物质含量、鲜果质量等指标明显高于
老舍小说中对于女性的描写,是考察老舍女性观的窗口。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老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女性观。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四类:
反思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在于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理解不清。而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可以多角度论证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对爱国主义
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控制、通信、容错等技术来实现车站联锁逻辑功能的实时控制系统。它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故障一安全性要求,对保障客货安全运输、提
明代仪宾群体作为藩府宗婿,联姻帝室,是明代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是明代外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明朝廷对仪宾群体实行豢养政策,仪宾入赘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红花主要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激素诱导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从MAPK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