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先秦史传之一,《左传》以它富赡的内容、独特的叙事笔调和精湛的用笔技巧历来为研究者所赞赏。在这些巧妙结合的背后,有一类内容却备受研究者的诟病,即在详实的事件叙述中,记载大量怪异内容。这类内容通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人们日常生活来表现,笔者便将这部分内容命名为“志怪”。这类内容涉及的类型也是多样的,它关涉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将人们特有的天命观念、生命意识和时代认识结合了起来。本文即以“志怪”为出发点,通过这些怪异内容产生的文化渊源和所受的天命观念,挖掘它们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生命观念。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文化渊源和妖祥、鬼神观念两方面入手,探讨《左传》“志怪”的产生是特定时代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在“志怪”的文化渊源问题上,本文主要立足于史官文化和史传文化的基础进行分析论证;在妖祥、鬼神观念的讨论上,本文则是以春秋社会最具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切入点,将他们的妖祥、鬼神观念和《左传》“志怪”呈现的观念对比,从而得出以祭祀为主的天命观念和以死生为代表的生命意识正是《左传》“志怪”的特征。第二章主要对《左传》“志怪”的类型和呈现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左传》的怪异现象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左传》这些怪异内容的存在情况。对《左传》“志怪”所涉及的自然之怪、生活之怪和死生之怪进行时代、事件还原,进一步论证这三种怪异类型在记载怪异内容时,并没有违背《左传》惩恶扬善的人事宗旨。第三章主要以死生之怪为切入口来探讨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这部分通过对死生之怪的身死魂复仇的类型详细分析,梳理出春秋时期鬼魂复仇的大致方式,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另一部分则从颜色角度出发,探讨《左传》“志怪”形象上偏重三色的现象和三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结语部分则是重申本文的行文线索以及重要的观点,从而使本论题的讨论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