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水污染事件具有突发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若设置专门的应急机构,必然引起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特定污染事件的实际救援中,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协作。而现有的应急救援系统因缺乏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严重影响了事件的处置效率,因此对关键信息的实时、有效共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我国普遍采用职能制组织形式,各部门自建适合自身业务的管理系统,未形成针对应急事件本身的标准的数据结构。同时,由于水污染应急处置参与部门众多,协调因素复杂,还未形成有效的实时调度系统。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能准确描述此类问题的数据模型,但传统的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很难用于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建立合理的分析框架。 本文以应急预案作为事件分析的资料,对水污染事件的处置流程、部门、人员职责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运用活动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水污染应急处置活动中的活动系统进行划分,分析并提取出活动要素,从而提炼出有效的数据项及其属性,形成数据模型。然而数据模型是一个抽象实体,其验证过程需要各种载体,因此在科学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将模型的验证分为三个步骤:1.专家访谈。借用专家丰富的经验,从宏观上把握模型的正确性,并确定应急事件的各种边界条件,为验证案例的选择提供依据。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对数据模型的细节进行修正,并作为测试用例对原型系统进行测试。3.原型系统验证。根据修正后的数据模型,开发原型系统,以案例为模拟环境,设置各种测试场景,寻找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测试,并将原型系统进行用户验收测试,进而验证数据模型的有效性。 通过本文研究,基本明确了水污染处置的相关过程,形成了水污染处置过程中各方需要的数据模型,实现了对决策、资源配置、组织间交流协作的支持。通过活动理论在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得到了分析复杂问题的框架,为各种复杂应急问题数据项的抽取提供依据。数据模型的验证过程,也可作为其他数据模型的验证框架。为验证模型建立的原型系统,将三维GIS与业务数据结合,为数据提供了丰富的显示效果,利于各种决策的制定。系统虽不能直接运用于生产,但可作为生产系统开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