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蓝—中国海权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k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其重要的交通与安全价值向为西方国家所看重。海洋文明发展史昭示了海权在大国兴衰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而随着海洋自身资源能源价值被发现,海洋更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利益所在,各国围绕海权的竞争愈发激烈。早在古希腊时期,修昔底德便首次提出了海权概念及其重要性,19世纪末,美国海洋战略专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海权理论,其“海权论三部曲”被誉为海权思想的巅峰之作,成为西方海权观的鼻祖。20世纪70年代,苏联海军总司令谢·格·戈尔什科夫提出了“国家海上威力论”,实质是对马汉海权论的社会主义修正,为苏联制定海军战略和国家海洋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相对而言,中国的海权观起步较晚,直至鸦片战争后才开始有海防塞防之争这种被动的本能反应。第一次尝试提出中国海权思想的是孙中山先生,其观点虽然并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但它突破了传统的中体西用、以防为主的消极被动的海权建设理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极具先进性与前瞻性,然而由于其时政治经济社会现状而并不具备可行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与海洋本身的巨大潜力深深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对经济利益的渴求自然推动着政治焦点的转移与海军力量的建设,而海权理论与海洋战略的缺失便成为了横亘在中国走向深蓝之路上的巨大障碍。以此为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海权的讨论逐渐兴起。虽然百家争鸣未有定论,但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即中国海权发展不能照搬西方,其理论建设与战略设计均需符合中国国情。据此,本文引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自成教授的相关观点对中国海权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与阐释,将中国海权定性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有限海权。从地缘政治现状、和平发展需要和综合国力发展三方面综合考量,中国目前陆稳海危,海洋国土、交通、资源与安全四方面利益全面受损,海上军事力量发展滞后,中国的海权建设远远落后于周边国家,已成为中国崛起进程中的桎梏,重视和发展中国海权已是迫在眉睫。中国海权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应分阶段循序渐进。以统一台湾为战略节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可规划为两个阶段,即前期的建设有限海权与后期的南进西移。现阶段的中国海权发展重心应放在谋求西太平洋地区性海权上,而综合国力建设则是贯穿中国海权发展整体进程的核心要旨。为此,当前中国应在提高民族海洋意识、审慎和适度建设海上军事力量、优先和着重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充分重视和灵活运用海洋软权力等方面积极推进,以期为中国海权发展打造坚实的国内基础和良性的国际环境,推动中国海权建设朝着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方向稳步迈进。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难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经济体制的要求。为稳步推动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规范事业单位经济行为,新《事业单位会计
"本地市场效应"认为较大的市场比较容易吸引企业进入该市场区域,而这种进入又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如此的循环累进使得该地区市场的逐步扩大,从而增强产业的集聚趋势。在文化产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航海安全识别的目的,探讨了航海安全识别的工作原理,最后探讨了模式识别在日志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视角出发,对财务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认识和思考。
房地产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因而房地产业具有高负债的特点,是先天具备高风险性的行业,其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类别之一,也是金融机构和监管
目的:收集古代近代三焦论治的医案及导师三焦论治的医案,通过对所收集医案中的证候表现、药物的数理统计分析,得出证候和药物的分布规律,推断三焦相关的病机规律。为中医临床
<正>《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上旬)刊登了"2013年高考数学陕西卷压轴题讲解(续)",罗增儒教授就2013年高考数学陕西卷压轴题展开分析,提出了多种新解法,笔者读后受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些公司上市前业绩造假、隐瞒重大信息,上市后出现运作质量低下、业绩下滑、高
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频发,证券交易所网站上越来越多的财务重述公告,需要引起各界更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发现,代理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通常使用财务重述这一手段作为盈余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的提高,进而带来了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在满足温饱之后有了更多的精神消费需求,文化消费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