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技术(Di LEP)在高风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半导体激光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项研究对139例分别行Di LEP(75例)和PKRP(64例)的高危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我组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患者IPSS评分均≧8分,内科医治效果不佳或者拒绝内科医治,或出现了相关并发症,达到明确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70岁(70-90岁之间)并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列高风险因素,其中局部高风险因素包括:大体积前列腺(前列腺体积>80ml)、BPH复发、尿路感染、输尿管或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腹股沟疝;全身高风险因素包括:肾积水伴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冠心病、脑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不全、贫血。所有患者手术均为同一术者(高年资的主任医师)完成。我们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一般指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IPSS、QOL、Qmax、PVR、Hb、血钠值、血压值)、术前高危因素、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指标(Hb、血钠值、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指标(IPSS、QOL、Qmax、PVR),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高风险BPH患者样本在术前一般指标(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PSA、IPSS、QOL、Qmax、PVR、术前血红蛋白及血钠值、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和术前高风险因素上具有同质性(p>0.05),可行临床对比。2、两组高风险BPH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血钠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3、Di LEP组的术后Hb值要明显高于PKRP组(p<0.05);Di LEP组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PKRP组(p<0.01)。4、两组术后3个月的随访指标(IPSS评分、QOL评分、Qmax及PV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对比术后3个月的随访指标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5、Di LEP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要明显低于PKRP组(p<0.05),但在术后其余并发症上(包括暂时性尿失禁、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术后出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半导体激光技术与等离子体双极技术在切除前列腺组织方面效率相当,且术后均能给高风险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带来有效的临床改善。2.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术中止血效果要优于等离子体双极技术,在治疗高风险BPH患者方面有着更好的安全性。3.应用半导体激光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继发性出血概率低,在治疗高风险BPH患者方面半导体激光技术比等离子体双极技术拥有着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