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人的异化——以现代性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进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在初涉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时,必须对“异化”概念做一全面的考察,只有清楚把握了异化这个特殊范畴,才能为随后系统分析马克思异化理论带来指导作用。通过对异化的语义学考察,指出异化这个概念最早不是马克思提出的,其语义也由最初的“脱离上帝”转化为表达主客体的关系。在梳理异化思想的哲学脉络时,不难发现由于异化表示的是一种相对关系,马克思之前的异化研究都是以单一的层面展开的,表现出其局限性。而马克思有别于之前的学者,看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变化,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理论思想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异化理论。通过深入分析异化理论,发现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都使用了异化概念,然而,马克思并不是脱离现实,抽象的讨论异化概念,而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解释异化。  马克思主要以资本主义为背景讨论分析劳动异化、宗教异化等人的异化问题,为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人的异化观点,尝试把马克思的理论放到一个更常用的视阈中进行分析,即现代性的视角,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最大的现代性,但现代性也还有更多的意谓。现代性就是在启蒙运动之后至今,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性质,其实质就是“理性”和“主体性”。资本主义私有制激化了阶级的对立和冲突,从而导致现代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生存困境、劳动困境、发展困境。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如:权力异化带来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技术进步加深了劳动异化,财富异化加深了物对人的奴役。与此同时,人们也将遭受人的异化的现实恶果。异化问题阻碍了人的发展与进步。要想摆脱异化对人的影响,认识“资本”的基本属性是前提,认清现实是克服异化的必然要求,消灭私有制,扬弃异化才具有现实可能。  马克思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特别是人的生产关系和建立在其之上的社会分工作为考察人现实存在的一般特点。在对当时社会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阶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揭示了“历史之谜”,并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作为对人异化现象的彻底扬弃的现实标准。通过对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以及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阐述,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的消亡,才是扬弃现代性异化的基本条件。通过对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弗洛姆异化扬弃思想的比较,指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没有标签的,为假种子.实践中,种子执法机关、种子生产经营者,
期刊
新启蒙运动是五四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又称“新五四运动”或“第二次新文化运动”。1936年陈伯达发表了《哲学的国防动员》、《论新启蒙运动》两文,提出继承五四,唤起民族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