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我国度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科学家所提出的全球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灾害的警告也正在渐渐变成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进入2000年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较快速度的发展,中国的GDP于2009年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在2006年的时候GDP超过了德国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并且有研究指出依照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持续增长。因此,我国面临着在经济还未完全发达的情况下,就必须考虑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同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50%。在确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后,如何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可执行和可衡量的方案并且进一步为中国经济转型制定战略方案,成了我国政府关注的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在2011年10月下达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我国将会在2013年于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我国在推进碳排放交易权交易市场试点过程中遇到了如碳排放规则的设定、区域性碳排放总量的确定、企业碳排放权的分配和排放量的检验和验证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制度设计问题。本文就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对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的对策进行了一定地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政府目前管理温室气体的组织架构及相关法律政策和我国企业参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方式及途径,发现我国在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行政架构、法律政策缺失和技术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比较发达国家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发展过程和相关法律政策、发达国家在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所取得的效果,结合作者在美国参与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政府在管理企业的温室气体方面首先要完成政府组织架构和相关法律政策的顶层设计、解决我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通过建立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达成控制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目标。 总之,我国在管理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面临着需要企业技术创新和政府制度创新的两方面的挑战。政府必须明确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引导企业朝发展低碳技术的方向努力。政府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来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取得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