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计算机技术普遍推广以来,信息化日益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表现为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社交媒介的变化,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是信息化伴随而来的弊端却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便是社会治安问题,借助于信息化的背景,一方面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呈现出超越以往的态势和全新的展现;另一方面是违法犯罪活动依托于信息化的全新发展,表现出了隐蔽性、科技性、广泛性、跨区域性等特点。信息化的发展对公安警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浪潮。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如雨后春笋均取得了茁壮成长,并逐渐发挥出卓著效用。以T市公安局Y分局为范例,考察其社区警务的发展现状,得出在社区警务硬件、软件建设等方面已初具雏形,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多弊端。信息化与社区警务的有效衔接需要克服重重阻隔,以Y分局为例,提出一些实务建议,希望能够对完善社区警务创新建设起到助益,为公安事业添砖加瓦。 第一章以社区警务概述引入,社区警务将社区居民和公安民警联系起来,强调二者的合作互助关系,通过民警牵头,调动起社区居民的能动性和参与度,使得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去,强调动用社区的全部力量,构筑和谐的社区环境,使民众生活安定,为社会稳定提供后盾。就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来说,公安机关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同社区居民建立融洽关系,建立起公安与民警之间的联系,达成联合预防、联合治理社会的目标,这也是社区警务战略的核心。社区警务工作具有社区化、合作化、预防性三大特点,有打击、预防、管理、服务四大职能。一般情况下打击和管理得到提倡,至于预防和服务则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究其根源在于信息化的作用未能被充分认识,社区警务的创新建设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是警少民多矛盾冲突得以有效解决的必然要求,同时,信息对于社区警务乃至公安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四个职能的全面发挥也依赖于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社区警务建设的创新,是社会秩序安定和和谐的保证。 第二章对T市公安局Y分局的社区警务建设进行概述,T市公安局Y分局现有民警600多人,辅警380多人。全区共有95个社区,社区民警95人。软件建设上,Y分局现已开通“平安Y区”和八个派出所的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涉及公安资讯、便民服务、警务宣传、警务公开等方面,关注人群已突破12万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派出所微信公众平台和民警组织的微信群为基础,构筑社区民警与社区居民的有效沟通,调动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多种渠道丰富信息的内容,达成对社区内人、事、空间等信息的全面把握,从而在公安开展工作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各项制度的制定,实现群防群治。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创新启动“传统+现代”群防群治模式。工作进展上,多次开办现场经验交流会;创办“社区警务动态”工作专刊;召开社区警务推进会;规范整顿全区集体户口等。 第三章对信息化背景下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Y分局的社区警务建设在人员配置、硬件、软件、工作机制、工作具体进展方面都稳步推进,逐步建立了社区警务模式和信息化思维,但是还是处于初创期,在人员配置、软件建设、硬件配置、工作机制规划等方面都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在硬件建设上,现Y分局初具规模,但仍有进步空间,表现为社区警力数量和质量尚待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不充分、移动终端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软件建设上则主要表现在职能定位上的缺陷。制度建设上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公安内部管理任务繁重,民警精力难以保持,警务运行机制存在缺陷,信息作用难以发挥。工作进展中存在信息资源采集力度不够,利用率不高;信息化采集未能充分调动居民及民警积极性;社区警务工作未能充分利用基础信息。 第四章依托信息化提出改进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对策建议。首先,理念先行,自上而下树立社区警务建设四大理念,即坚守法治理念、践行服务理念、牢固效率理念、树立信息为民的理念;其次,在队伍建设上,要完善选人、用人、考核机制。通过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建立健全的社区民警激励考核及培训机制,提高社区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在品牌建设上,应打造“平安Y区”群防群治自主品牌。第四,在信息建设上,应全面构建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平台。最后,制度建设上,应确立警务运行基本机制。具体从建立人、物和场所的全面监控、建立及时应警警务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等方面开展。 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完善社区警务工作的路径,全面推进社区警务创新建设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