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多的行业之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领域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绿色建筑就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理念之一。在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绿色建筑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等问题有了初步认识以后,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绿色建筑,所谓的“绿色”具体是指哪些要求和指标等就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即怎样建立有效衡量绿色建筑的标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拟定了一套相对清晰可行的适用于我国实际国情的简易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论文由六部分主要内容构成。(1)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作出了解释;(3)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两个国内外代表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并分析各自优缺点;(4)提出了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基于AHP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模型,权重赋值及等级标准的划分;(5)对于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项目,利用本体系重新进行评价,从而验证了体系的可行性;(6)对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本课题的研究展望进行了总结。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计算步骤和方法,确定各考察项和细分指标的权重,建立起基于AHP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模型;在对实际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采用专家打分法,匿名邀请多位专家根据本评价体系进行打分,取平均值得项目实际得分,对应颁发绿色建筑等级标识。  本文通过对两个在现有评价体系下的绿色建设项目重新进行评价,将在该体系下的评价结果与现有评价体系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本文基于AHP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科学可行的。  
其他文献
该论文进行了如下工作:1.通过对柱下及墙下承台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了承台内的应力分布规律.2.鉴于柱下承台的空间桁架理论已得到大量的试验验证,该文主要进行了墙下承台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涉及矿山工程、土木工程、铁路公路工程、水利水电、港口、废渣及垃圾处理等诸多工程领域,以及山坡、岸坡等自然领域。随
工程结构中常常存在损伤,如梁、柱、板、壳等的裂缝,钢结构的开焊和压力容器的爆炸等。但这些工程结构的故障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远远没有机械设备那样高,对于大多数工程结构而言
意外灾害频繁发生,建筑结构连续倒塌的事例俯拾即是,连续性倒塌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工程人员解决现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带来了极大挑战。我国对建筑物
嵌岩桩因具有单桩承载力大、沉降小的显著特点而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受力机理和工作特性的研究一直不很充分,特别是对泥岩地基中大直径、中长嵌岩桩的承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住宅体系,现阶段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地推广及应用。由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及特殊性,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得到了人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巷道掘进速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下山巷道作为每个煤矿不可或缺的通道,其承载着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多种重要任务。然而目前下山掘进却存在循环
该文首先分析了现代预应力结构的几个受力特征,对预应力混凝土次内力的概念进行了全新定义;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应力等效转换”计算次内力的方法,以及有效利用次内力的设计思
该文从被动桩的受力和变形机理出发,建立了下拉荷载的轴向传递模型以求解桩的负摩阻力和桩体沉降,采用最小势能原理改进弹性地基梁的有限杆系平衡方程以计算桩侧向变形,编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结构布局要求的提高,各种大型建筑物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超长、超大的建筑物开始大量出现。对于设置伸缩缝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一般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