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上,由于外伤、肿瘤切除、或医源性的因素造成面神经的损伤与缺损十分多见,由此给患者带来了容貌改变与表情功能障碍。因此关于面神经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整复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常用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方法有显微外科和神经导管(Conduit)技术。目前,显微外科技术使得无缺损的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但是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神经行端端缝合常常会在神经缝合口处形成明显的疤痕和神经瘤,而且也常常因为不能准确地对位而使神经人为地错位愈合,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Chemotaxis)不能很好地发挥,神经功能不佳。且对于有一定长度缺损的神经损伤,常常因为张力过大而使显微外科技术显得无能为力。神经导管技术是利用生物或非生物性的薄膜包于神经的两个断端,阻挡周围结缔组织的侵入,避免神经吻合口的疤痕和神经瘤的形成,而且还可以利用神经远端分泌的的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CF)引导再生的神经纤维准确对合,从而为神经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使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的恢复。 自体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的管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和供区功能障碍,而且容易获取;操作简单,供、受区可以在同一个手术区;静脉管壁比较薄,有一定的通透性,既能阻挡周围结缔组织的长入,又有利于营养物质穿透静脉壁;分布于静脉管壁上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s),在神经生长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而且广泛分布于静脉外膜上的交感神经付交感神经纤维可能为神经的再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