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公民行为(OCB)对组织的有效运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员工甚至整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单个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与整个群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这是许多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多水平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和多水平协方差结构分析(MCA)等方法处理具有嵌套关系的数据,探索OCB的多水平因素结构,并分别考察了个体组织公民行为和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得到许多新发现。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预研究对测量工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一采用跨水平模型,通过调查62个群体中263名成员,考察了群体凝聚力、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三种群体特征对个人因素与个体OCB之间关系的跨层调节作用;研究二通过分析68个群体341名成员的数据,探索了群体OCB的因素结构及其与个体因素结构的区别和联系;研究三采用群体水平模型,考察了程序公平氛围等五种群体特征对群体OCB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群体特征一致性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研究一发现:(1)责任感、外向性、程序公平感和描述性规范(个体)对个体OCB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宜人性、公仆领导行为和命令性规范(个体)的预测作用则不显著;(2)宜人性、外向性、公仆领导行为及命令性规范(个体)与个体OCB之间的四对关系受到群体凝聚力的跨层调节,当群体凝聚力较高时,这四对关系很弱,当群体凝聚力较低时,这四对关系具有很强的正向关系;(3)宜人性与个体OCB之间的关系受到描述性规范的跨层调节,当描述性规范较强时,宜人性与个体OCB之间具有很强的正向关系;当描述性规范较弱时,宜人性与个体OCB之间相关很弱。研究二发现:(1)群体OCB能够复制个体OCB的因素结构;(2)群体OCB的最佳模型为二因素结构模型,其中一个因素为原来的个体领域因素,另一个因素为人际领域、公司领域和社会领域合并成的非个人领域因素;(3)群体OCB的测量信效度优于个体OCB的测量信效度。研究三发现:(1)程序公平氛围、群体凝聚力、公仆领导行为、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对群体OCB都产生正向影响作用;(2)群体凝聚力一致性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OCB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当一致性较高时,群体凝聚力与群体OCB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当一致性较低时,群体凝聚力与群体OCB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程序公平氛围和群体凝聚力都对公仆领导行为与群体OCB之间的关系起到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