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内存的高效缓存系统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内存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容量、低能耗的内存架构已经成为支撑内存计算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基于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的主存系统却受限于DRAM自身的扩展性差和能耗高等诸多问题。最近出现的NVM(Non-Volatile Memory)为解决现有主存系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NVM具有非易失性、易扩展、能耗低等诸多可以满足需求的优势,因而可以考虑将NVM引入现有主存架构中。但NVM同时也有相应的缺陷,比如,写操作寿命有限、写速度慢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NVM主存的内存架构需要考虑到如何减少对NVM的写操作次数。基于DRAM缓存和NVM主存的混合内存环境下的缓存系统可以从缓存系统层面实际减少对NVM主存的写操作次数,进而有效提升其写操作寿命。通过实验分析得知缓存的淘汰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部性特征,此缓存系统采用该局部性特征作为设计页面置换策略时的主要参考因素以保证缓存的访问命中率同时减少对NVM主存的写回。同时,此缓存系统还考虑到缓存页面的访问特征,在上述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写回而基本不影响缓存性能。另外,考虑到缓存空间中还存在大量最近没有淘汰的页面,也对缓存的访问命中率等性能指标影响挺大,此缓存系统进一步加入了基于自适应的空间划分机制来调节两类数据的空间占比,适应上层请求访问的倾向变化,以更好地保证缓存自身性能。最后的实验结果可以表明,面向混合内存环境下淘汰数据感知的缓存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缓存系统自身的性能同时提升NVM主存的写操作寿命。具体数据如下,与经典的LRU(Least Recently Used)相比淘汰数据感知的缓存系统在单核和多核系统中可以分别提升NVM主存寿命17%和22%,同时缓存自身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另外,该缓存系统所引入的额外空间和时间开销几乎可忽略不计。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包括图像、音频和视频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媒体文件转化成了数字形式,并广泛的分布在网络上。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就成为了如今的关键问题。数
多Agent系统中,Agent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影响多Agent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协调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共享和通信交互,对任务目标、行为动作进行合理安排,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多Agent的
自从群体智能的概念提出来以后,很多相应的智能方法和智能算法被陆续提出,并把它们应用在了很多经典算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当中。通过实际的应用和实验的结果来看,很多群智能算
目前,如数据库模式的改进或迁入、基于组件的开发、数据库设计等大量数据库应用应运而生,模式信息在这些数据库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何操作模式信息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单证作为承载信息的一个载体为魔力平台可视化开发提供基础,单证关系为平台的开发和运行提供支撑。因此单证关系的定制在平台中至关重要。但平台中原单证关系的定制模型存在
目前,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字水印技术已经成为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人们可以通过在数字媒体信息中嵌入数字水印,来实现检测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多租户云数据库中,为了保证租户服务质量,资源隔离技术日益流行。其中轻量级组件CGroup可以限制、记录、隔离进程组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具有易部署和易管理的优点。但是在用C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者对象的信息,并且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疗、交通、环境等诸多领域。由于传感器节
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双向通信,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目的。随着RFID技术
自从八十年代开始,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已经是一项逐步走向成熟的非物理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在远距离、恶劣环境的情况下,RFID技术仍然可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