鰋鮡鱼类(Glyptosternoid fishes)的系统进化和动物地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鰋鮡鱼类共包括9属43种(亚种),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鰋鮡亚科(Glyptosternae)中鰋鮡族(Tribe Glyptosternini)的鰋鮡亚族(Subtribe Glyptosternina)。鰋鮡鱼类形态上的共同特征为:无胸吸着器,胸、腹鳍水平展开,第一根鳍条完全分节或在外缘生出许多软骨细条,被外表皮所裹,在腹面看到的是许多与分节或软骨细条大致对应的横纹皱褶。鰋鮡鱼类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的水系中,部分属种向西分布到了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上游,是适应山区急流环境的一群鱼类。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鰋鮡鱼类为一单系类群,它的起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直接的关系。鰋鮡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隆升的年代、幅度和形式提供间接的证据,其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也直接反映了东喜马拉雅地区诸水系的形成与演变。   本研究对鰋鮡鱼类9属进行了系统整理。1.发现并描述了异齿鰋属(Oreoglanis)两新种,分别为分布于景东无量山(澜沧江水系)的景东异齿鳃(O.jingdongensis)和分布于怒江水系南景河和南滚河的无斑异齿鰋(O。immaculatus)。认为分布于中国的异齿舷属鱼类均属于尖须异齿鰋种组(O。siamensis species group)。指出区分异齿鰋属两个种组:尖须异齿鰋种组和细尾异齿鰋种组(O.delacouri species group)的特征是下唇中部是否具有中央缺刻,尾型的差别(新月型尾或凹型尾)不能用来区分两个种组,给出了异齿鰋属的检索表,并绘制了异齿鰋属鱼类分布图。2.对鮡属(Pareuchiloglanis)鱼类进行了系统整理,通过外部形态度量性状的比较,认为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曾经被鉴定为扁头鮡(P.kamengensis)的标本,应属于大鳍鮡(P.macropter us),扁头鮡和大鳍鮡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别在于腹鳍前长的不同。前者的腹鳍前长为体长的53.2-64.9%,后者的腹鳍前长均不达体长的50%。3.通过比较金沙江水系分布的5种鮡属鱼类,中华鮡(P.sinensis)、前臀鮡(P.anteanalis)、壮体鮡(P.robusta)、四川鮡(P.sichuanensis)和天全鮡(P.tianquanensis),认为天全鮡和四川鮡之间分布水系重叠,外部形态亦无差别,天全鮡很可能为四川鮡的同物异名。给出了鮡属鱼类的系统检索表,并绘制了鮡属鱼类分布图。   利用分子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鰋鮡鱼类进行系统发育研究。测定了6属15种鰋鮡鱼类和觥科中非鰋鮡鱼类4属7种共28个体的线粒体Cyt6基因部分片段和全序列(1138 bp),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相关类群相同的基因序列,以魾属(Bagarius)的巨魾(B.yarrelli),纹胸觥属(Glyptothorax)的穴形纹胸觥(G.cavia)、亮背纹胸觥(G.dorsalis)、扎那纹胸觥(G.zainaensis),福建纹胸觥(G.fukiensis fukiensis)、海南纹胸鮡(G.fukiensis hainanensis),黑鮡属(Gagata)的长丝黑觥(G.dolichonema)以及褶觥属(Pseudecheneis)的黄斑褶鮡(P.sulcatus)和无斑褶鮡(P.immaculatus)作为外类群,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最简约法(maximum pasimony, MP)和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   1.鰋鮡鱼类为一单系类群,并且与褶鮡属互为姐妹群关系;   2.原鮡属、鰋属和凿齿觥属是鰋鮡鱼类的三个基部类群;   3.异齿鰋属构成为一个单系群,大鳍异齿鰋最早从该属的基部分化出来:   4.石爬鮡属构成一个单系,并与分布于金沙江水系的中华鮡十前臀鮡构成姐妹群,黄石爬觥和青石爬鮡的单倍型相互交错;显示两个物种的分类是不合适的,而是同一水系不同支流种群之间梯度变异的例子,依据本次研究所得出的三个分支图,结合青石爬鮡自西至东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等的分布格局以及形态特征的分布,显示形态特征的分布变化有以下趋势:自西至东,腹鳍位置逐渐前移;颌须渐趋缩短;胸鳍趋向发达、伸达腹鳍起点。这些变化趋势是同一水系不同支流种群之间梯度变异的极好例子;   5.分布于澜沧江以西(包括澜沧江)水系的觥属鱼类(扁头鮡、细尾鮡、短鳍鮡)与分布于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的拟鰋属鱼类构成为一支,并且二者共同与分布于元江上游(红河水系)的大孔鮡构成为单系。其中,短体拟鰋和拟鰋互为姐妹种;而扁头觥和短鳍鮡也互为姐妹种;细尾觥的系统地位则尚不能确定;   6.无论在MP树、贝叶斯树还是NJ树中,石爬鮡属、觥属、拟鰋属和异齿鰋属构成一个单系,并且支持率达到了100%。   7.鰋属位于鰋鮡鱼类的基部,是较早就从鰋鮡鱼类祖先中演化出来的一个类群,鰋类的口吸盘是一个趋同性状,是在急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性状,在鰋类各属中不是同源特征;   8.鮡属鱼类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鮡属鱼类与同流域分布的石爬鮡属鱼类聚成一支;澜沧江及其以西水系分布的鮡属鱼类与同流域分布的拟鰋属鱼类聚成一支,之后这两支又同异齿鰋属共同构成为一个大支。   结合鰋鮡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支图对其动物地理学进行研究。鰋鮡鱼类是由类似纹胸鮡属(Glyptothorax)鱼类的祖先演化而来,鰋属(Exostoma)和凿齿鮡属(Glar idoglanis)是较早就从从类似原鮡的祖先中演化出来,鮡属、石爬鮡属、拟鰋属和异齿鰋属这一大支由类似原鮡的祖先演化而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等重大地理隔离事件发生之前,类似于现生的原觥属鱼类已经广布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侧。在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等重大地理隔离事件发生后,鰋鮡鱼类在相同的地理隔离下独自演化为现在的分布格局。
其他文献
乙醇酸氧化酶(EC1.1.3.15GO)是植物光呼吸过程中的关键酶。目前普遍认为GO是由40kD碱性亚基组成的寡聚酶。但该观点难于解释GO具有7.0-10.0近10种不同的等电点。本论文认为是
随着前三次工业革命的高度发展,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由此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与以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是当前能源技术重点发展方向,CCHP型微电网因其合理整合了分布式能源与各分布式发电单元,又有着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供能形式丰富且可靠的优点受到各国的重视。CCHP型微电网的容量配置与运行优化包含两部分,一是系统各单
学位
摘 要:农业生产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一些学者声称有机农业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上都有助于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改善,虽然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但
文章选择2015—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探讨了TMT异质性对绩效的影响及多元化战略的中介效应.将TMT异质性进一步分为职能异质性和社会异质性,通过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职
感应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因具有一系列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感应加热的晶闸管中频电源,其核心是逆变电路。按照逆变电路中补偿电容与负载感应器的连接方式,可以将其为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两大类。串联谐振中频电源特点是直流侧采用恒压源供电,电压谐振方式,晶闸管的关断采用负载电流自然换流方式,不存在启动困难的问题,但是会带来谐振高压,对设备造成危险。对于串联谐振中频电源而言,逆变电路中晶闸管的两端都
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是研究第四纪周期性海平面涨落影响生物空间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的天然实验场所。淤泥质潮滩是边缘海大陆侧潮间带的优势生境,但是该生境的动物亲缘地理学知
负载电流谐波分量大和直流偏磁构成了换流变压器非正弦运行条件,两者均会导致其负载损耗发生变化。出厂试验中谐波负载电流对负载损耗的影响予以了考虑,但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对直流偏磁造成的负载损耗变化则未进行考虑;因此,出厂试验时测定的负载损耗不能表征其实际负载损耗,进而造成换流变压器现场运行温升过高。基于此,为准确确定非正弦电流下的换流变压器负载损耗,本文对谐波和直流偏磁条件下负载损耗特性进行了研究
Myb相关CDC5蛋白对于细胞周期G2期的正常进行是必须的,但是在植物中这类蛋白的功能还未知。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拟南芥CDC5(AtCDC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而且AtCDC5的C末端在
GT因子是植物特有的具有三螺旋DNA结合域的转录因子,它结合于植物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GT元件。最初的几个GT元件是在光反应基因的启动子区鉴定到的,而最早的几个GT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以及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举措,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