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三方分别为种子期、妊娠期、哺乳期的第一用药;通过体内染毒分别观察三方对KM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及体外染毒观察其对鼠伤寒沙门氏TA系菌株基因回复突变菌落、CHL细胞染色体断裂情况,揭示三方是否存在致遗传毒性作用。从而为育龄妇女种子期、妊娠期、哺乳期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学依据。并通过采用改良的遗传毒性方法试验性尝试,初步构思适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遗传安全性研究评价框架,为育龄妇女特殊生理时期方药临床安全性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思路。方法采用100g/kg剂量,以24h、48h不同时间点取样对KM小鼠进行体内染毒,检测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致遗传毒性;又设25g/kg、50g/kg、100g/kg不同剂量,再对KM小鼠进行染毒观察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PCE/NCE).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致遗传毒性,分别设0.8、3.1、12.5、50.0和200.0mg/皿不同浓度,进行测试其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的致突变性。采用CHL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三方致遗传毒性,设5000、2500、1250μg/ml不同剂量对CHL细胞体外染毒,在24h及48h收集细胞,进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又在+S9与-S9两种测试条件下,观察染色体畸变率结果本研究依据中医药自身特点为基础,采用改良后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与技术,其结果如下:采用100g/kg剂量对KM小鼠进行体内染毒,检测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致遗传毒性,依据时效关系,以24h、48h不同时间点取样,结果其骨髓细胞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增加。而阳性对照组微核率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量效关系,本研究又设25g/kg、50g/kg、100g/kg不同剂量,再对KM小鼠进行染毒,24h后采样,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分别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增加(P<0.05)。观察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PCE/NCE),该比值未见明显降低。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致遗传毒性,分别设0.8、3.1、12.5、50.0和200.0mg/皿不同浓度,进行测试其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的致突变性,结果养精种玉汤、寿胎丸在0.8-200.0mmg/皿浓度范围内,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其作用下的4种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增加,且回变菌落背景正常。但是通乳丹在150-400.0mg/皿浓度范围内,在-S9活化系统下,其作用的TA97、TA98、TA1003种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采用CHL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养精种玉汤、寿胎丸、通乳丹三方致遗传毒性,设5000、2500、1250μg/ml不同剂量对CHL细胞体外染毒,结果无论24h及48h收集细胞,进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各剂量组、溶剂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又在+S9与-S9两种测试条件下,结果在5000μg/ml浓度范围内,染色体畸变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不同剂量对KM小鼠体内染毒,与溶剂对照相比微核率均无明显增加,初步认定其在100g/kg剂量范围内,无明显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染色体完整性受损及染色体分离异常作用。无论有无S9活化系统,养精种玉汤、寿胎丸各剂量作用下各剂量作用下的TA系4种测试菌株的基因回变菌落数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增加,初步认定其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无致基因突变作用。但是通乳丹在150-400.0mg/皿浓度范围内,在-S9活化系统下,其作用的TA97、TA98、TA1003种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最后设5000μg/ml、2500μg/ml、1250μg/ml不同剂量,对CHL细胞进行体外染毒,在+S9与-S9两种测试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进一步认定其5000μg/ml浓度的剂量范围内,未见有明显致CHL细胞染色体断裂或移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