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抗癌药物缓控释系统,需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地释放药物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初始爆发性释放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且能够降低给药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然而现有的药物缓控释系统仍然存在诸如药物选择性差,载体生物相容性差,药物利用率低,特异性不理想等问题。球霰石碳酸钙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合成过程温和等突出的优点,因而在近年来成为了药物缓控释载体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利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Precipitation,FNP)技术,在自制的多入口涡流混合器式的FNP反应器中,以CaCl2和Na2CO3为反应原料,使用食品或者药用级添加剂对CaCO3结晶过程进行调控,旨在制备得到上述理想的、针对抗癌药物缓控释的球霰石CaCO3载体。本论文首先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酪蛋白酸钠(NaCas)三种典型添加剂分子在FNP过程中对CaCO3颗粒合成过程的影响,发现SDS和NaCas能够有效提高颗粒的分散性,HPMC能够有效提高颗粒的单分散性。进而对多种不同的双添加剂体系进行筛选,选择出了最佳的、适宜FNP过程合成CaCO3颗粒的双添加剂组合:HPMC+SDS。进一步考察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HPMC与SDS的配比等因素对CaCO3颗粒形貌、晶型、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发现HPMC+SDS的组合不仅能够促进球霰石晶型的合成、调控CaCO3晶体尺寸,还能够阻止颗粒之间发生团聚、稳定CaCO3颗粒,最终制备得到了呈凸面圆盘形貌,晶型单一(球霰石),单分散性良好(PDI~0.1),尺寸在纳米级和微米级之间(800-1600 nm),且稳定性良好的CaCO3颗粒。利用以上得到的优良CaCO3颗粒为载体,负载模型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获得令人满意的载药量(~0.1mg DOX/mg CaCO3)。通过药物释放测试发现,上述CaCO3-DOX载药体系能够实现针对肿瘤细胞外pH(~6)的靶向释放,有效避免了初始爆发性释放(pH=6.0时,一天内仅释放了 10%的药物),达到了延长性缓慢释放药物的目标(pH=6.0时,八天内药物释放40%),并实现了零级(R2>0.99)或近零级(R2>0.97)动力学的稳定药物释放。综上所述,本论文证明了FNP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稳定且尺寸均一的单晶型CaC03颗粒(无机颗粒)的方法,同时本论文合成的微纳米级、非球形的球霰石CaC03颗粒可能是潜在的优秀抗癌药物载体,它能够实现靶向性释放,能够有效延长药物的释放周期,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初始爆发性释放,并能够实现恒定速率的药物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