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当代人们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带,而城市公共设施是人们在公共空间生活中的重要道具,它丰富和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品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协调人与环境、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作用。候车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环境设施,它是人与空间交互的媒介。于是候车亭也由最初的单一指示功能发展到遮风、休息、安全、等多元化的棚式结构。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物质需求,而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如今大力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人们回归到公共汽车的出行方式,那么公共汽车的配套设施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候车亭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设施,它的功能应该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让候车亭的设计引导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各方面发生变化,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解析候车亭内涵、基本构成和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以“人”为设计的出发点,以情感贯穿其中,构建了候车亭情感化设计的理论,探索出候车亭情感化设计的方法,提升候车亭设计方案快速创新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提高市民对候车亭认知满意度。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取技术路线,在候车亭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系统探索得出候车亭的扩展要素以及它的延伸功能;候车亭的设计特征:开放性、个性化、综合性、大众化;分析了国内外候车亭的设计现状,提出了我国候车亭的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只有空间没有场所、识别性和归属感的缺失、商业广告大过于文化气息;提出了候车亭情感化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索并得出了情感和情感化设计的内涵,结合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教授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反思水平的设计,构建了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情感化设计理论;并在此理论上总结出了候车亭情感化设计的原则;然后借助一些案例,分析了情感化理论在候车亭设计中的应用。这样能帮助设计师多角度快速设计出符合市民情感和精神需求的候车亭。
其他文献
团体认知干预以团体的方式,通过整合认知重组和暴露等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等来实现干预目的。本研究对象是高三学生。着重从认知入手,利用自编的考试焦虑认知因素问卷和郑日昌考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越来越快,压力问题已经是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社会上得到了大量的关注。由于信息技术、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工业产业受
在对工艺复杂、工序较多的成批箱体类零件进行镗削加工时,为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及生产节拍要求,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及生产效率,需要设计性能良好、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本文结合水
新一届中央的经济政策理念同过去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不再依赖政府的"加力",即政策刺激,而要靠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活力。各地区的发展将不再依靠差别性特
《文心雕龙·体性》认为作家个性与风格之间有因果关系 ,其论述个性与风格关系的方式 ,或相辅相成式 ,或似离而相成式。《体性》与《才略》不同之处 ,在于前者以作家整体“性
扑朔迷离的朝核风波在给世界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为日本政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使其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军备扩充的目的,除此之外,精明的日本政府还将继续借助此事攫
中间包是冶金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容器,具有储存、分配和净化钢液的作用。中间包内合理的控流装置,能够有效调整钢液的流动状态,均匀钢液成分和温度,促进夹杂物上浮。以国内某钢厂四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的功能结构不断重组。其中,旧城更新中采用单一经济价值为导向的开发,导致大量的生活性街道被吞噬,城市面貌与生活方式逐渐单一化,多姿的生活情景逐渐消逝,亲切的
在我国现有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结构调整的现状中,居住区作为人类重要的活动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精神水平的提升,物质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于居住区的
近年来,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绝大部分美国人都会定义自己为中产阶级,因为在当代美国社会富人的比重占百分之十五,而穷人也占有相同的比重,因此剩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