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强国”、“质量为先”等发展战略表明,质量已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质量工作的开展以质量管理人才为基础,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是建设高水平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的保障。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对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而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是其中的最重要指标,成为质量管理人才建设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和应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体系的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段、推进我国质量管理人才培养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我国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开展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对质量管理人才进行界定,并对影响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投入产出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面的独特优势。其次,从人才投资的角度对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梳理总结国内外投入产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实情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建立了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主要省市的企业和高等院校,设计了实证研究方案并开展了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的基本情况,并对各省市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冗余分析。最后,以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国外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当前我国质量管理人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和创新性工作如下:(1)分析了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要素。通常情况下,为了评价一个系统,往往将其视为一个“黑匣子”,系统内部如何进行处理和转换、内部加工能力不作为直接评价的指标,而是通过系统整体的输入、输出,分析其内在的关联关系,从而评价系统的综合性能。对此,本文从人才投资收益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要素及其特征,既打开了质量管理人才投资这个“黑箱”,又丰富了质量管理人才效率评价的内涵,对研究质量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在分析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人才投入产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符合我国现状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涵盖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企业的投入、政府的投入、学历构成产出、知识结构产出、薪资水平产出、职称构成产出等7个指标;二级指标涵盖相关专业课程开设、课程学时设置、师资力量投入、教育培训投入等13个指标;三级指标涵盖质量管理课程、质量工程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33个指标。以三级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了规模报酬可变假设条件下的BCC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为开展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3)对我国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全国23个主要工业省市开展了覆盖20多个行业、179家企业的广泛调研,参与调研的质量从业人员达到52468人,技能人才达到256401人。利用获得的实际调研数据,针对我国质量管理人才建设总体构成和投入产出指标等进行了详细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DEA方法实现了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综合评价和冗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强有效的地区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地区在质量管理人才投入方面存在冗余,在质量管理人才产出方面存在亏空,其中在政府财政投入方面的冗余最大,在获得高级职称方面的亏空最严重。(4)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管理人才建设政策建议。有针对性地从政府、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企业三个主体出发,提出了提高我国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的政策建议,对指导促进我国质量管理人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明确了质量管理人才的内涵及其投资收益机制,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通过调研和实证研究对我国主要省市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冗余分析,基于分析研究结果建议从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体制、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投入力度、质量管理人才宣传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我国质量管理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后续相关研究工作中,可从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开展更广泛与更深入的质量管理人才投入产出方面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