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公约和许多国家的相关立法,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解雇必须具备正当事由,遵循正当的解雇程序,违反规定需要承担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制度下,我国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确定劳动者责任时没有考虑劳动者的工龄、工资收入、生活成本等复杂因素,不利于操作。即使劳动者对雇主的不当解雇行为寻求法律救济,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应当借鉴域外优秀经验,针对不足,完善相关立法,建立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切实保障雇员利益的不当解雇法律救济制度。本文依据雇主不当解雇的相关案例,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文献研究等方式,从法律视角和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的社会实际问题。通过对我国发生不当解雇的现状进行总结,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理论分析和吸收域外经验,完善我国劳动法,为解决雇主的不当解雇寻求法律救济。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当解雇法律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不当解雇的含义、构成要件以及不当解雇救济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对域外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的评析,主要包括英国、美国、德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通过研究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地区)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发现其可取之处,吸取其优秀经验;第三部分是我国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现状与不足,主要介绍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不当解雇法律救济的制度以及法规中存在的缺陷及司法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的建议,主要从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完善司法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立法技术、细化赔偿计算方式等方面来弥补法律漏洞,完善不当解雇的法律救济制度。法律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权利宣言,更重要的是促使权利的实现。劳动合同法的功能在于充分保护和救济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益,平衡劳资双方利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大量不当解雇事件的发生和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完善不当解雇的法律救济渠道,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