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对树突状细胞的杀伤作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胸腺激酶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杀伤作用。构建含自杀基因TK的慢病毒载体质粒,转染树突状细胞后获得稳定高效的转染效率,通过更昔洛韦激活自杀基因使细胞死亡。   方法:   1、通过慢病毒的包装细胞T293,把含有自杀基因TK的目的基因片段导入慢病毒,培养收集病毒并测定慢病毒的滴度。   2、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使具有逆转录功能的慢病毒进入树突状细胞,并通过观察荧光显微镜下荧光的数量来判断转染效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率。   3、将自杀基因导入细胞中,将无毒性药物前体GCV(ganciclovir)进行磷酸化,然后在细胞的内激酶作用下最终磷酸化为三磷酸GCV(GCV-T P)的毒性物质,逆转入DNA合成链中,导致DNA合成链中止、染色体变性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结果:   1、通过慢病毒包装,收集到含有自杀基因的慢病毒,并测其滴度为2E+9TU/ml,达到实验要求。   2、慢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后,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大小及数量与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率为96.43%。   3、CCK-8法检测发现,树突状细胞随着更昔洛韦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死亡率逐渐上升,药物浓度为100ug/ml,和药物作用时间为48小时,为药物对细胞的最佳杀伤作用时间;更昔洛韦该药物对正常的树突状细胞未发现有毒性作用。   结论:成功构建含有胸腺激酶的慢病毒,并成功转染树突状细胞株,用于研究自杀基因在更昔洛韦药物的激活下对树突状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针对白内障合并近视患者,检测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探讨角膜内皮细胞术后早期变化。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
目的:丙泊酚是临床较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麻醉诱导及维持,ICU镇静和门诊各种影像学检查。因其具有起效快速、苏醒迅速、用后恶心呕吐、躁狂谵妄等副作用较小
对小波包分复用(WPDM)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PDM系统的信噪比(SNR)估计方法。根据系统子载波结构的紧支性,在小波包子载波支撑区间外估计噪声功率,求出各子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