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系的选育与鉴定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II-1-1与含杀配子染色体的农林26异附加系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杂交的F4-F5、BC1F3-BC1F4代为材料,通过白粉病抗性、形态学、细胞学和SSR标记进行鉴定,选育抗白粉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的异代换系或易位系种质。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供试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在所有的158个F4-F5、BC1F3-BC1F4株系中,共选出抗病性稳定的抗病材料8个:03008、03012、03017、03084、04060、04119-2、04143、04146。利用根尖有丝分裂制片进行染色体计数表明,03008、03017、03084染色体数目为44条,对白粉病表现免疫;03012、04060、04119-2、04143、04146染色体数目为42条,对白粉病表现高抗。2.对染色体数目为42条的抗病材料03012、04060、04119-2、04143、04146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统计,结果表明,这5个材料PMC MI的染色体构型基本都为21个二价体,个别细胞含有少量的单价体,说明这5个材料在细胞学上基本趋于稳定。3.用03012、04060、04119-2与普通小麦烟农15杂交,对F1的PMC MI染色体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3012/烟农15F1 PMC MI染色体构型平均为2n=2.44I+19.78II,初步证明03012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04060/烟农15F1 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0.72I+20.4II+0.01III+0.11IV,每个细胞中平均有0.12个多价体,在后期I中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因此04060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的易位系;04119-2/烟农15F1PMC MI的染色体构型为2n=0.25I+20.63II+0.13IV,平均每个细胞中有0.13个多价体,在后期I也发现有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表明04119-2也可能是一个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4.用521对小麦SSR引物对普通小麦烟农15和中间偃麦草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有228对引物能在二者之间扩增出多态性差异谱带,利用异附加系II-1-1与烟农15进行进一步筛选后,发现有4对引物能在异附加系II-1-1和烟农15中扩增出多态性差异谱带,四对引物分别为:WMC327、Xgwm515、Xgwm498和BARC145。这4对引物在4个抗白粉病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The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 (RHDS)-Parent Form shows satisfacto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o assess the readiness of parents to tak
上世纪六十年代,水稻半矮秆基因的发现引起了水稻育种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其中主要的半矮秆基因,sdl基因,在现代水稻栽培品种仍被广泛应用。同一矮秆基因的广泛利用潜伏着由遗传单一带来的风险,因此急需要加强对矮源基因的鉴定和研究。 本研究以辐射南特号干种子的M_2群体中得到的半矮秆品系南特矮-2作为研究材料。对南特矮-2的性状分析表明:同南特号自然突变的矮脚南特相比,南特矮-2是全闭颖授粉:株高略
80年代末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使双单倍体的利用成为可能。但是由离体小孢子自发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双单倍体植株仅占其再生植株群体的10%-30%。约70%-90%的植株是单倍体和嵌合体,不能正常开花产生一定量的种子,难以满足遗传和育种研究的需要。因此,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了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的染色体二倍化技术。结果是,小孢子被秋水仙碱处理后,其再生的双单倍体植株率显著提高,甚至高达90%以
Objectives: To identify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care maintenance and its associations amo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using the Information-Motiv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