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F213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进展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_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分子分型主要分为四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20%。TNBC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并且TNBC具有较高的基因组突变率、基因扩增率和缺失率。锌指结构域(Zinc Finger Domains,ZNF)是一种小的蛋白基序可以调节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虽然研究表明ZNF蛋白可以直接结合DNA/RNA和调控基因的表达,但一些锌指蛋白可以介导泛素化过程并调节蛋白的稳定性。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望揭示三阴性乳腺癌中ZNF213蛋白(Zinc Figure Protein213)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为临床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揭示新的机制和药物靶点。方法1、通过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ZNF213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转染的沉默效果及明确ZNF213对Hippo信号通路中靶基因的影响。2、运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明确ZNF213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的影响。3、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ZNF213是否影响YAP转录活性。4、通过rescue实验,在沉默掉ZNF213的基础上再沉默YAP,观察Hippo信号通路中靶基因的变化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的变化。5、通过查询TCGA、Kmplot数据库及搜集临床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明确ZNF213在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6、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明确ZNF213和YAP的细胞定位,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ZNF213和YAP是否具有相互作用。为进一步验证ZNF213和YAP的具体结合区域,同时构建了ZNF213和YAP蛋白各自不同结构域的质粒,来检测两者互相结合的具体区域。7、运用Western blot实验技术,通过MG132实验、CHX实验、泛素化实验等实验来验证ZNF213调节YAP蛋白的稳定性和调节方式。结果1、利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通过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ZNF213的沉默效果,并发现沉默ZNF213使Hippo通路中几个经典的靶基因上调非常明显,而当沉默ZNF213可使YAP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2、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我们发现沉默ZNF213可以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过表达ZNF213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3、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来证明沉默ZNF213能够显著促进YAP的转录活性,过表达ZNF213能够显著抑制YAP的转录活性。4、通过rescue实验,在沉默掉ZNF213的基础上再沉默YAP,我们发现沉默ZNF213引起的上调的YAP蛋白水平又下调了,Hippo信号通路中上调的靶基因同样下调,沉默ZNF213加快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也同样变慢。5、通过TCGA数据库,我们发现ZNF21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比在正常组织的高,并且ZNF213的表达与YAP靶基因CTGF,CYR61的表达呈负相关。通过Kmplot数据库,我们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的ZNF213与病人较好预后相关,而高表达的YAP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ZNF213的表达水平与YA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6、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我们发现ZNF213和YAP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并且通过Co-IP实验发现ZNF213和YAP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具体结合部位,通过分别构建两者的结构域,然后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的结合部位分别是在ZNF213的KRAB-A段和YAP的WW段结合。7、通过CHX实验,发现沉默ZNF213可以延长ZNF213的半衰期,而过表达ZNF213可以缩短ZNF213的半衰期。通过MG132实验及Co-IP实验,借助K48、K63等泛素化质粒,进一步证明了ZNF213能够促进YAP的K48连接的多聚泛素化,能够抑制YAP的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最终影响YAP蛋白的稳定。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ZNF213的KRAB-A段和YAP的WW段具有相互作用,进而促进YAP的K48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从而影响YAP蛋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多的。全世界平均每年新发病的乳腺癌病例为115万例,其中死亡4.1万例。目前,乳腺癌成了我国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根据中国癌症中心和卫生部发布出来的的数据来看:中国女性产生乳腺癌的概率全国总计大约为10万中有42个。不过从90年代开始,乳腺癌病人的死亡概率就有所显著减少。从研究中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检测诊断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主要原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
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不良,而且全身治疗的选择是有限的。但是,相对乳腺癌其他亚型,TNBC比其他乳腺癌亚型更有可能受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PD-1/PD-L1抑制剂在TNBC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活性,但还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CMTM6是含有MARVEL跨膜结构域的趋化素样因子,具有囊泡运输和膜结合的功能。研究发现晚期非小
背景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术在肺结节定位中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定位是临床技术难点。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深入探讨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术在GGN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并总结分析Hook-wire定位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旨在寻找一种更好的GGN定位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GGN患者的临
背景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肿瘤学与心脏病学越来越密不可分。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肌梗死等急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一大因素。研究乳腺癌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对于加深疾病认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死亡率意义重大。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检索人乳腺癌、心肌梗死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芯片,采用基因芯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共调节基因,从而揭示乳腺癌、
背景乳腺癌是全世界三大最常见癌症之一。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酪氨酸激酶受体(HER1-4)家族中的一员,25%~30%乳腺癌患者HER2呈过表达,这类乳腺癌预后较差。针对HER2类药物的研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然而HER2阳性乳腺癌由于其高转移性及强侵袭性,导致这类乳腺癌仍是一种不治之症,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简称肝癌,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我国肝癌的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居全球第一,目前肝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术、肝移植术以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等。肝癌发病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因此五年生存率仍较低。铁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大量文献报道铁与肿瘤
背景鼠双微基因2(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是p53最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它通过与p53形成一个自动调节反馈环调控p53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进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MDM2抑制剂Nutlin-3a在多种肿瘤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近期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可诱导细胞凋亡并参与调控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本课题将从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角度切入,深入探索MDM2抑
背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骨炎是CRS顽固性的潜在原因,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研究。骨炎常见的病理改变是骨膜增厚、成骨细胞增殖、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以及炎性细胞浸润。CRS合并骨炎,即骨骼参与了这种炎症性疾病的传播和持续。治疗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Chronic Rhinosinusitis,RCRS)具有一定挑战性,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所有癌症发病率中排在第三位,所有癌症死亡率中排在第二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约20%~40%患者在结直肠癌确诊时已合并远处转移,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究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结直肠癌转移分子标记物,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内容。肿瘤微环境(tum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复发的原因是白血病患者体内干细胞的存在。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多靶点化疗药,前期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可以有效抑制早期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增殖,但具体作用机制并不清楚。RNA-Seq技术具有数据量大,定量准确,重复性高的特点,因此,研究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杀伤机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